首页 | >> “百千万”蹲点调研活动 |
市人大机关“百千万”蹲点调研交流体会(三) --- | ||||
| ||||
城建环保工委办公室副主任 沈 清 第一是真实——从最直接的感受讲,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次的走访,连接了我本子上的概念和工作中的实践。在日常工作中,接触更多的是规划、计划、方案等等,“宏观”着眼多,“微观”实践少;“纸上谈兵”多、“实战操作”少。这一次蹲点,使我明白了农村工作包罗万象,可谓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也让我直观地了解到基层农村正在做哪些事、怎么做事、如何成事,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实践课。 第二是现实——在直观感受之外,略有所悟,是“屋舍虽俨然,故园无此声”。 比如建房无序、基建滞后。建房大多采用自建单家独院式住宅,新旧交错、高矮不一、风格迥异,无序散居现象十分普遍;基建滞后,建成桥梁缺护栏、绿化工程半拉子、道路雨水倒灌入户等仍然存在;污水管网不成体系、支管管径不达标导致阻塞、渗漏等情况屡见不鲜,胜峰村部分山上的村组甚至还没有敷设污水管。 再如人口空心、文化断层。走访不见年轻人是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村里就业机会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守多为老人和小孩,空心化现象严重。走访中,新桐村农户热情招待的手工自制冻米糖让人体验到了舌尖上的农村,但当这一辈人老去,这些手艺就会逐渐失传,类似的传统文化都存在断层的隐忧。 第三是重拾——从思考乡村复兴之路的角度,是“户庭无尘杂,风景旧曾谙”。 要建设美丽乡村,让农村吸引人、留住人,实现真正的复兴、成为乡愁的归依,最重要的是有系统的规划、硬件的进化、鲜活的文化。 首先,村镇发展要制定科学规划,并且扎实有序地实现规划。村镇建设整治千头万绪,村干部的换届又相对较为频繁,很容易出现想到哪做到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等问题,最好能在上级政府和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尽快制定一个中长期的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针对比较突出的宅基地流转和自建房问题,可学习余杭经验尝试农村住宅公寓化,既有利于集约用地,也有利于旧村改造,更利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 其次,村镇发展要拉近乡村和城市在硬件条件上的差距,但不能简单化、范式化,要避免千村一面。村镇的肌理、道路、建筑、绿化、管网等都可以参照城市化的标准去建设管理,但这个参照的重点在质量,而不是外在形式。每个乡镇、每个村落都应在建设整治中保留住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乡土气息,比如新桐村这类自然山水类的就要重点保护独有的自然山水景观。此外,可以总结当地在建筑形制、色彩方面的“个性”和“元素”,鼓励农民新建住房时保留这些“元素”,在乡村更新时传承这些“个性”。 城建环保工委办公室主任科员 余巍 一、行在基层——真情实意,脚踏实地 此次调研,我们更多地采用入户走访的形式,实地察看村容村貌,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做到用脚步丈量村情,用真心感知民意。于是,我们看到了,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有环境优美宜居、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农村,也有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集体经济尚不发达的落后地区;有产品远销国外、年交易量达到几百万美金的创业大户,也有一家五口身患疾病、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困难家庭。 二、学在基层——懂得坚守,敢于担当 在短短几天的调研活动中,乡村干部淳朴、务实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带着我们挨家挨户地走访,了解每一个村民的近况,熟悉每一户家庭的日常。在交谈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村民对他们的信任和依赖。在这些基层干部中,有憨厚踏实、为民办实事的老党员,有认真负责、 亲切细心的妇女委员,有在乡村一呆就是八年的驻村干部,也有毕业后来到当地默默奉献的大学生村官。但不管是老骥伏枥,还是青春洋溢,他们的身上都有着一种可贵的品质,叫做坚守,而这正是我们崇尚的,也是我们追求的。 三、心在基层——常怀敬畏,永葆赤诚 在总结调研成果时,它提醒我们要及时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整理反馈、跟踪办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不负群众所托、百姓所盼。在日常办公运作时,它提醒我们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避免经验主义的误区。在服务代表监督时,它提醒我们要超前思考,超前准备,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代表履职提供精准、有效的保障。在开展专题调研时,它提醒我们要将目光更多地聚焦到无法发声的弱势群体身上,深入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以敬畏之心尊重群众,以赤诚之心守护群众”,为人民服务的道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而我们,唯有在前进途中,不忘初心,笃志前行,且行且努力。 民宗侨外事工委办公室副主任 李 琛 5月2日、3日两天,按照市人大机关党委的布置,我走访了桐庐县横村镇胜峰村(原里柴自然村)28户群众,其中有老支书、老村长、党员代表、村民代表,最多的还是广大群众。在走访中我们有着点点滴滴的体会,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一个场景。在里柴自然村半山的小广场上,我们问候了几位80多岁的老大娘,随后我们表明了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工作人员,代表市委市政府来看看她们,陪她们聊聊,然后大家一起说着笑着,真心实意的嘘寒问暖,谈过去,谈将来,讲讲老百姓的家长里短,谈谈杭州市的未来规划发展。慢慢地,村民越聚越多,十个、二十个,很多村民默默地从家中走了出来,搬出凳子,安静地坐着、听着、笑着,我有种抑制不住的感动,这就是我们最淳朴可敬的人民群众,他们沾满泥泞的衣服,他们羞怯善良的笑容,温暖着我。他们也许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他们也许没有耀眼的财富光环,但是他们是最值得尊重的劳动者,他们用双手生存,他们用勤奋生活,他们不需要我们给予的任何承诺,只要我们一声简单的问候,就能把满足写在脸上,他们看到明天的生活只要比今天好,就能满怀希望,这样的群众,怎么能让我们不为之所动,奋力拼搏。 在我们百般询问下,他们放下心结讲出的一个个问题,让我感觉肩膀的沉重,里柴村自来水尚不能全村共享,上山采笋只有人力的现状让我坐立不安,他们对村两委提出或多或少的意见后仍不放弃对新班子的寄望,让我百感交集,他们面对收入微薄的现状而不抱怨的坦荡,让我思绪万千。 民宗侨外事工委办公室主任科员 李 婷 这次蹲点调研活动,让我见识了新农村建设的美丽场景,了解到基层的民情民意,也帮助协调了一些具体问题。还额外收获了那些普通基层村干部带给我的感触。 在短短几天的调研时间里,孙家村的村干部们陪着我们走访了3家企业,近40家农户。让我意外的是,村干部们对这些几乎是我们随机选择的走访对象十分熟悉,讲得出企业的经营概况,也说得出村民的困难需求。而村民(企业)们普遍都对村两委班子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也对家庭(企业)、孙家村乃至国家的发展充满信心。 村干部是全国最小的“官”,是党和政府庞大机器上一个微小而关键的部件。在我看来,正是有这些扎根基层,受群众信赖的村干部如同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钉”在基层工作的第一线,连接起一个坚实的整体,才使得“机器”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 由此我想到自己,作为一名人大机关的普通干部,我也是机关这个大机器里的一个零部件,我要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螺丝钉”,发挥出我应有的作用呢? 首先,得找准位置。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角色定位,岗位虽小,责任不小。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即使是一颗最小的“零部件”,也是庞大机器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除了做好分内事,也要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找准工作中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努力把自身工作融入工作大局中去。 其次,要“钻”进去。做好工作要有过硬的本领。村干部熟悉掌握村情民意,是走街串户中积累出来的。我们的本领则是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要先学好本职业务,熟悉吃透法律法规、政策精神,做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再学会研究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工作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立足实践,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最大化地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本领。做到把学习当成习惯,把实践当成检验,在积累中获得提高,在探索中寻求突破。 最后,要“拧”得紧,不动摇。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螺丝钉”的钢铁本质。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困难考验面前、在利益诱惑面前都能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行动上自觉,把理想信念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到基层一线去锤炼提高,在工作实践中增强担当,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让自己能够成为一颗合格的“螺丝钉”,牢牢地固定在大机器上,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市人大机关党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