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走亲连心三服务”活动 |
在“三服务”中与群众“心连心” ---市委办公厅、政研室、改革办赴淳安枫树岭开展蹲点调研 | ||||
| ||||
3月5日至7日,市委办公厅、政研室、改革办(以下简称厅室办)第一批39名机关干部奔赴淳安县枫树岭镇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蹲点调研,帮助联系走访的镇村、企业、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田间地头、工地农家一时成了大家“三服务”的主阵地。 对厅室办干部而言,这里是一片熟悉又新鲜的土地。熟悉的是当地干部群众亲切的面孔。去年以来,不间断的走访调研、项目对接让彼此之间结下了丰厚的友谊。新鲜的是当地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在省、市委主要领导的亲自关心和有力推动下,下姜村以及周边地区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环境面貌、基础设施都发生了巨变。如何更好发挥下姜村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高水平的“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是此次“三服务”的重要内容。 厅室办组建了6个专题蹲点调研组,实行组团式走访、小分队破难。各调研组都由厅室办领导带队,市管领导和相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围绕“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结合2019年“联乡结村”工作,厅室办把市委最为关注、群众呼声最高的问题作为调研重点,对基层百姓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制约镇村发展的典型性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努力推动实现“大下姜”区域互利共赢,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一、田间话产业,群策群力谋发展 “这一带的大山非常适合中草药材生长,野生的重楼(一味中药材)山上随便走走就可以找出不少。如果大规模种植一定有好收益!”在枫树岭镇衍昌村,村委会主任程明平提起产业发展劲头十足,“最近村里正在跟外地企业对接,你们帮助合计一下,怎么搞才能发展快、效果好?” 在当地,像程明平一样关心农村经济发展的还有很多人。大山里面全是“宝贝”。让这些珍贵的资源真正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是乡村振兴的一道必答题。针对村民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厅室办派出了四个小组,分别聚焦“产业发展”“民宿经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促进消薄增收”,努力通过多角度、立体式调研走访,真正帮助当地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难题。 调研组调研高粱酒生产经营状况及产业引入前景 调研组调研土蜂养殖等消薄增收项目 2018年以来,厅室办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扶贫扶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把目标企业“请进去”。先后邀请吉利集团、老板电器等知名企业走进枫树岭镇,就农村教育、电商、下姜旅游产品文创设计等情况进行对接交流。这些努力极大地激发了当地的创业热情。此次调研组走进乡村,大家聊得最多的还是农村经济发展。 有的村民关心市场问题。枫树岭出产的地瓜干、茶叶、土蜂蜜去年在杭州城区卖得不错,今年要不要扩大种植、养殖规模?生态蜂业比起传统养蜂科技含量高、收益好,但是投入大、成本高,要不要先搞试点?优质农产品当地还有很多,如何真正打开市场销路? 有的村民关心基础设施问题。鲁家田、知心坑等村正在谋划发展林下经济,可是连接山林的道路设施不健全。如何加快山间的林道建设?很多村庄都在谋划农村电商,能不能布局建设一批快递收发点? 有的村民关心招商问题。去年枫树岭镇开建了多个农居点。农民入住后腾空房屋如何吸引外来资本?多个村庄都提出依托当地的红高粱种植业筹建办酒厂,能不能做好产业规划,让各村进行联合? 针对这些问题,3月6日晚上厅室办“走亲连心三服务”6个调研组进行信息交流。大家感叹,下姜村及周边地区的创业热潮真是越来越浓厚了。针对这一好势头,要因势利导,努力做好产业规划,帮助当地“找准一批发展问题”“理清一个发展思路”。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个个解决,一定能打响“红色下姜”品牌,更好地提高百姓收入、提振村集体经济。 二、工地话项目,聚精会神抓落实 一条“四好农村路”,就是一条村民“致富路”。枫常线改建是2018年枫树岭镇上马的最大项目。该工程预计工期24个月,如期把工程建成“四好农村路”是此次调研组聚焦的又一个重点。 据了解,枫常公路改建工程是下姜村及周边地区“1+4”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投资将近7亿元、长度23公里多。该项目将对打通淳安-常山两地交通瓶颈、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该工程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报批、当年开工,创下了不起的“枫常线速度”。当地村民对工程建设给予了极大支持,沿线7个行政村仅仅用19天就完成了500多户农户征迁任务。横山村党支部书记魏桂花不问征迁政策就带头签字同意自家房屋征迁,至今全家还借住在其他农户家中;衍昌村为工程让路,拆了村委大楼,只能在农户家中办公。 调研组调研枫常线项目推进情况 深入调研后,调研组也发现,要把“枫常线改建”这件好事真正办好也并非易事。首先是持续的阴雨天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进展;其次是工程衔接问题,该项目采取的是边施工边通车的办法,如何尽量减少对附近村民的影响,令施工方颇为犯难。此外,枫常线项目部分路段实行了“削弯取直”,新建公路与村庄之间连接道需要重新对接。 在枫常线二标段,横山村拆迁户段顺土看着不远处的农居点施工现场满眼期待。“当初镇里承诺两年搬新家,现在农居点建设还是有点慢,希望不要落空……”附近村民们的期盼还有不少:要积极争取土地指标、要积极帮助指导沿线产业发展规划。对于这些问题调研组都一一记录整理,协调市属相关部门研究,并协助解决。面对各方的推动,工程项目方也攒足了信心,表示要打造安全耐久、优质美观、环保节约的精品工程。他们的目标是:争取在2020年国庆节前完工,提前三个月让山里的村民们走上“康庄大道”。 三、村头话民生,千方百计促和谐 村庄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魂。去年枫树岭镇美丽乡村建设和治理取得了新成效。枫树岭镇14个村建起了老年食堂,留守老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改善。刚过去的2019年春节,村村都举办了春晚,那热闹场面村民们至今还津津乐道。 如何更好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厅室办蹲点调研组调研了枫树岭村、源塘村、伊川村、薛家源村等地,实地查看老年食堂的运作情况,走访了农村文化礼堂、美丽庭院,与镇干部、相关村“两委”班子进行座谈,详细了解各村基本情况以及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共同探讨发展思路。 调研组走访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有村干部提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经费中比例限定严格,影响了资金效率的发挥。调研组对村里在精品村、宜居村、美丽庭院等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的急难愁盼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对于这些问题,调研组根据了解的政策就部分内容当场予以解决或者解答,有的问题则带回去作进一步研究分析。在与村民沟通中,一些观念正在成为共识,比如,生态底线不能突破;要更好发挥下姜村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下姜及周边地区的“盆景”变“风景”;各村之间要互学互帮,实现“大下姜”区域互利共赢,等等。 截止3月7日下午,厅室办6个调研组共梳理问题23个。其中,“市级层面交办”的问题9个,“需跨部门研究解决”的问题12个;“本部门研究解决”的问题2个。令调研组感慨的是,在几天的“三服务”活动中,要求协助解决的局部利益问题越来越少了,找调研组来商议项目、谋划发展的占了绝大多数。从曾经的一片沉寂,到现在的一片生机,面对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和焦虑,大山里的热土正在醒来,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正在凝聚。 “经济持续发展,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这是习总书记的殷切期许和要求。3天时间,6个蹲点调研组,39名干部,初春的这场“三服务”活动刚刚开启。以目标为导向,接下来调研组将努力理清一个个发展思路、找准一批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在服务中真正与群众“心连心”。 (市委办公厅、政研室机关党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