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数字化改革赋能清廉机关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信息来源:市委直属机关工委2024-07-08
字号:[ ] [打印] [关闭]


清廉机关建设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贯彻清廉杭州建设部署的重要内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助廉”更是大数据时代纵深推进清廉机关建设、提升纪检监督工作质效的必然要求和必经之路。本文在阐述研究背景意义、调研借鉴其他单位案例经验基础上,总结梳理近年来市发改委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清廉机关建设的有益探索,同时坚持问题导向,从五个方面深入思考、提出意见建议。

一、数字化改革赋能清廉机关建设的现实意义

《关于纵深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的实施方案》(市委办发〔2021〕60号)明确指出,清廉机关建设是要推动清廉思想、清廉组织、清廉作风、清廉纪律、清廉文化在党政机关落地落实。清廉机关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利用数字化改革赋能清廉机关建设,是贯彻中央精神、落实省委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廉政监督工作质效、保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上级有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数字中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全面部署。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新时代清廉建设高地”,对全域深化清廉浙江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刘捷书记在全市清廉杭州建设推进会上强调要“坚定数字化改革方向,以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为突破性抓手,不断扩面提质迭代,有力提升党风廉政监督能力”。党政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在落实上级部署要求上走在前、作示范。新时代推进清廉机关建设,要体现时代特色,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亟需通过数字化改革赋能不断提升工作“智”效。

(二)工作有需要。近几年,通过接力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在廉政风险防控、作风效能提升、核心职能监督等方面均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政务服务流程中行权事项涉及的大量人工验证、纸质审批、跨部门递交材料等操作,容易产生“信息孤岛”,滋生推诿扯皮、吃拿卡要、权钱交易、优亲厚友等作风和腐败问题,传统的监督方式也存在精准性、及时性、系统性、显效性不够等弊端。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迫切需要增强数字理念思维,促使公权力行使更加智能化、透明化、留痕化,促使权力制约和监督治理走向精准高效、系统前瞻。

(三)实践有基础。杭州正积极打造数字治理标杆城市,各级机关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快速提升。市发改委以数字理念重构权力运行模式,通过改革创新、系统整合、迭代升级,推动建设“亲清在线”“信用杭州”“投资杭州”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公权力逐步实现全流程线上运行,撬动清廉建设和为民办事效能双提升,为数字化改革助力清廉机关建设积累了有益经验。未来,需要进一步厚植优势、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发改辨识度的清廉机关样板。

二、调研案例及经验借鉴

通过调研走访发现,全市多家机关单位将清廉建设与智慧治理有机结合,在数字助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提升智治水平,筑牢廉政安全防线——杭州市财政局

市财政局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通过科技手段和监督管理深度融合,从防腐根源纵深推进清廉财政建设。一是流程监督“云上知”。推行预算管理一体化,凭借大数据工具给资金流装上“电子眼”,有效提升财政智能监管水平;打通业务系统,实现业务部门数据一站式查询和动态监督;深化数字化内控系统建设,对公章使用、财务审批等事项进行电子化再造,实现全方位监控。二是职能风险“云上控”。建立职能清单、责任清单和风险清单,网上公开权力事项、办理流程等,实现权力阳光运行;利用海量基础数据对财政资金进行“数据体检”,及时发现问题线索;借助“财政大脑”数据规则设定预警信息,点对点处置提醒、反馈销号,形成管理闭环。三是公权运行“云上管”。围绕高频风险事项,完善“双预警”“双处置”机制,实现纪财联动;推行财政涉企补助“全网查”应用,实现补助资金的大数据全过程监管;打造“社区财e通”,将社区财政资金纳入财政日常监管范围,与纪委“三小监管”、民政“三务公开”等系统衔接,形成基层治理整体合力。

(二)建设特色场景,加强工程项目监管——萧山区纪委监委

萧山区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协同区审管办、发改局等职能部门,打造限额以下工程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工程领域智慧协同监管。一是实现全周期管理。搭建小额工程交易平台,推动区级部门、镇街、村社、国企项目全上线,确保平台之外无交易;打通平台数据,实现项目信息一链流转,覆盖交易立项申请和标后管理,堵住管理漏洞。二是实现全过程监督。贯通小额工程全生命周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将权力事项集中管理,实现在线流转,履职全面留痕;实时抓取关键节点上的审批人员、涉及金额等数据,构建“业务+廉政”双预警模型,利用大数据监督,打击违规违法行为。三是实现全领域治理。针对预警产生问题频次较多的行权事项、重要岗位和关键人员,及时向相关单位进行提醒,督促进一步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通过预警信息处置,深入分析易发高发的区域性领域性问题,推动开展专项治理,进一步规范工程各环节管理,提升行权用权规范化水平。

(三)推动改革创新,促进服务效能提升——萧山区审管办

萧山区审管办树立头雁标准,依托流程再造、改革创新,高效提升群众办事便利度和获得感。一是事项审批“零见面”。全面融合“亲清应答D小二”、三方通话、视频导办等咨询服务,创新建立“云综窗”,全程“一对一”协助企业群众完成线上业务申报;升级打造“问办一体”新机制,推进办事流程再造,设置云坐席,减少群众排队等候时间;同步丰富“异地通办”服务事项数量,打破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垒,增强办事获得感。二是政务服务“就近办”。充分依托浙江省政务服务网、“浙里办”、综合自助机等一体化线上平台,在全区范围内设置标准化网办掌办专区;积极强化部门联动,组建集后台审批、制证发证、答疑解难、线上管理等于一体的网审中心,实现“网上办”“就近办”。三是工作效能“数智评”。打造能够即时感知、智能监管的政务服务数智驾驶舱,实时监督公职人员工作效能和作风纪律,做优数智评价体系,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提升服务效能,群众满意率大幅提升。

以上案例从对外规范行权、对内监督管理、提升工作效能三个维度,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改革对清廉建设的推动作用。在具体实践中,无论是在数字化系统平台建设中主动嵌入党风廉政监督环节,还是在清廉建设中灵活采用数字化的手段,前期的顶层设计和模型适配,后期的有效应用和优化迭代都是关键。如今,数字化转型已成发展趋势,加强数字化和清廉机关建设的紧密联系,形成多维度、全方位、深层次的监督服务体系是机关廉政建设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抓住数字技术发展的机遇,从思想层面克服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从实践层面更好发挥数字化改革对于作风和腐败问题治理的促进作用。

三、数字化改革赋能清廉机关建设的发改探索

近年来,市发改委将数字化改革作为清廉机关建设的重要动力,初步构建“1+N”清廉发改数字化治理模式。“1”指数智发改,“N”指亲清在线、信用杭州、投资杭州等平台载体,开展“不见面”办事、“点一次”兑付和在线监督监测,有力提升清廉发改建设水平。

(一)聚焦有效履职,推进核心业务数字化

以构筑发改核心职能数字化能力为牵引,打造“横向全协同、上下全贯通、数据全共享”的数智发改综合系统,提升数据分析、知识集成、辅助决策能力。一是发改业务一窗管理。从核心业务出发,整合已有信息系统、数据资源、业务应用,建设“数智发改”基础支撑系统和综合门户,实现综合系统作为全委应用统一入口。二是数据资源双向互通。省市“数仓”协同试点,实现全委数据资源与全省发改数据体系融合共享,共享全省知识库,形成了跨层级数据流动和共享能力。三是应用场景多点覆盖。新增和迭代课题研究、产业智治、营商环境、人事管理等一批管用有用的应用场景,初步建成核心业务屏28个,初步实现行权数字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的目标。

(二)聚焦投资项目,助力健全行权制约机制

“投资杭州”平台通过对全市全量项目协调监管,推动项目审批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一是厘清工作职责。由发改牵头,各权责部门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节点进行梳理,通过体制机制的约束,以最小颗粒度明确管理职责。二是建立监测预警。横向关联相关部门数据,根据模型算法进行项目跟踪、监测、预警,智能分析提取廉政风险点,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已探索建立项目频繁变更、重复备案、未批先建等6个风险模型,累计发送风险预警3300余条。三是强化监督闭环。线上线下双管齐下,风险预警在线直达、专报管理,对廉政风险进行晾晒、通报、反馈,着力打造清廉投资。

(三)聚焦政策直达,优化亲清政商关系

“亲清在线”平台在政策兑付、政企交流等方面开启了一系列直达智服式的改革探索,让政府与企业“亲上加清”。一是政策兑付“在线直达”。全国首创“申报零材料、审批零人工、兑现秒到账”政策直达模式,基本实现全市各类常规涉企政策“一网汇集”。目前已累计上线政策近4000条,兑付550亿元,惠及企业超58万家。二是企业诉求“一键直达”。建立诉求汇集平台和社会资源配给模型,从企业诉求出发,通过数据分析比对进行精准施策,实现政策“主动送达”。三是互动交流“一窗对话”。建立市级、区县、街道三级响应,惠企政策宣讲员、在线审批辅导员、企业诉求联络员、疑难问题协理员四岗协同的“亲清D小二”工作机制,提供“一窗对话、限时办理”的互动交流服务。

(四)聚焦信用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信用杭州”平台构建数字评价模型、搭建数字办事渠道,支撑信用报告“一纸证明”秒开具、信用修复“一杆尺子”量到底等,不断完善便民利企的政务服务体系。一是信用报告线上秒办。通过打通和集成市场监管、行政处罚、失信被执行人等政务数据,搭建的1个信用报告代替15个领域无违法违规证明的应用场景,有效解决“线下跑、多次跑、多头跑”等痛点,企业无需提供任何材料,完全避免人为干预、权力滥用情况发生。目前已累计为2400余家企业开具信用报告8000余份,为企业节省超过350万小时。二是信用修复限时办结。搭建信用修复在线处理系统,实现申请、审核、复核、修复的全流程在线,确保信用修复2个工作日完成。2022年办理信用修复超过1000件,平均办理时长1.3天。

总的来看,通过构建“1+N”的数字助廉模式,市发改委已打造形成具有较高辨识度的机关“廉名片”,但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一是部分业务数字化程度还难以满足大数据监督要求。如投资项目概算和初步设计等环节评审单位采取轮候制,容易出现定向匹配的廉政风险。二是数字化工作能力还有待提高。数字化改革的快速推进给机关干部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带来考验,对于纪检干部发现风险、处理风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干部对数字赋能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还不充分,数字化理念、大数据思维有待提升,不善于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工作。三是协同监督合力还未真正形成。纪检机关、机关纪委和业务处室之间廉政事项会商研判联动还不够,业务处室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往往未能充分考虑廉政风险防控。

四、若干思考和建议

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以及调研中了解到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对下一步深化数字化改革赋能、推动清廉发改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数字助廉思维

当前我市已进入数字化改革水平全面提升的新阶段,数字赋能清廉机关建设必须树立新理念、新思维,在更高站位、更高层次上积极谋求数字助廉的有效路径。要树立三种理念:一是加强数字助廉,不是搞内卷,而是交答卷。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省市委、省市纪委多次要求运用数字化改革手段提升监督治理质效。主动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清廉发改建设,重塑发改治理体系和业务运行机制,这是做好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的必答题。二是加强数字助廉,不是为难人,而是保护人。在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同步加强数字监督助廉,给公权力行使套上“枷锁”,就会防止或者避免干部犯错误、触红线,这是严管厚爱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行之有效的具体实践。三是加强数字助廉,不是减动能,而是增效能。通过推动数字化应用,让能上线的上线、能归并的归并、能打通的打通,促进流程再造、机制重塑,让数据多跑路、基层少跑腿、机关少扯皮,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党政机关运转效能。

(二)健全工作机制,压实数字助廉责任

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形成统一的规范和要求并严格推动执行,是保障实现发改数字助廉常态长效的重要举措。一是建立责任落实机制。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形成业务系统建设和管理的相关领导、项目研发人、使用人相互链接的责任闭环,保障数字助廉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健全廉洁会商机制。完善纪检部门和业务处室沟通会商机制,加强良性互动、双向沟通,前移风险防控关口,构建清廉发改建设“责任共同体”。如确定信息化项目系统需求前,邀请纪检组和机关纪委参加,从保廉促廉上提出改进意见。三是深化风险排查机制。动态化梳理核心业务权力事项、排查岗位廉政风险,建立单位、处室、岗位三个层面的风险清单。纪检部门和业务处室共同研判分析,厘清应新增纳入数字化监督的事项边界范围,设定目标、进度、时序,争取实现应纳尽纳。四是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将数字助廉相关任务指标纳入处室、干部年终考核及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推动数字助廉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

(三)推进数字行权,夯实数字助廉基础

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运行是有效开展数字监督的重要前提,要紧盯涉企资金、项目审批等权力运行关键环节,全面提升行权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着眼加快现有系统迭代升级,以“数智发改”一体化平台为依托,形成实战实效实用的数字化组件、模型、算法,不断提升数据分析、知识集成、逻辑推理等公共底座支撑水平。着眼进一步优化亲清政商关系,以打造“政策超市”为目标,开发智能引擎、再造直达流程、创新信使服务、提升绩效治理,让全市惠企政策通过“亲清在线”平台高质量落地。着眼进一步提升信用便民利企便捷度,以打造信用修复一站式服务体系为目标,通过重塑一套办事流程,实现“一窗申请、一页申报、一网通办”的信用修复杭州样板。着眼进一步规范公权力行使,以打造“数字看板”为目标,对全市投资项目推进全过程进行晾晒,完善调度、贯通、预警、督办、考核等功能。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着力谋划数字赋能增效的新案例。如探索内控管理和风险排查数字化,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动态风险排查等事项进行数字化,进一步规范权力使用。

(四)嵌入应用场景,提升数字助廉能力

按照“业务数字化推进到哪里,数字化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的思路,进一步挖掘现有数据资源的监督价值,建立嵌入式监督场景,真正把数据资源转化为数字监督的依托。一是丰富现有模型。对现有数字化系统进行深度挖掘,进一步丰富和迭代风险预警的模型库、算法库、规则库,强化对数据的深度碰撞和加工,不断提升发现问题、预警风险的能力,发挥数字化改革赋能的最大效力。二是拓展预警功能。主动加强与市纪委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中心对接,探讨基于现有数字化系统搭建嵌入式监督应用场景的可行性,谋划增加开展数字化监督需要的字段和数据标准,推动提升廉政监督效率和预警水平。三是形成闭环管理。健全跟踪反馈机制,针对预警提醒,形成比对、办理、反馈、评估的处置闭环,提升发改数字助廉水平。

(五)打造清廉矩阵,涵养数字助廉文化

廉洁文化浸润人心,为清廉机关建设提供丰厚的精神滋养。要多措并举强化正反典型教育传播,积极弘扬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观。一是建设一批阵地。利用“发改发布”公众号、发改网站以及廊道文化宣传栏、党建活动室等,开辟线上+线下的清廉文化阵地,经常性推送典型案例,加强廉政文明的宣传教育。二是打造一批示范。加大“红雁清风”典型选树,积极向省市推荐发改数字助廉的实践案例。如利用亲清在线,构建线上+线下“1+N”清廉助企服务模式,推荐申报清廉杭州建设优秀实践案例。三是培养一批骨干。充分发挥信息中心数字人才储备、培养优势,通过以工代训、以老带新等形式,加快提升数字化骨干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用数字化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利用青年课堂、线上辅导等方式,加强廉政文化知识学习教育,让干部进一步筑牢清廉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