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党建研究 |
临安贯彻习近平同志调研重要讲话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与思考 --- | ||||
| ||||
【内容提要】2004年1月,习近平同志到临安考察调研生态建设,提出“环境也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这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萌发源头之一。近20年来,临安始终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道路,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统筹做好保护为先、全域整治、“两山”转化、绿色转型、共建共享“五篇文章”,使得生态更美、城乡更靓、产业更优、人民更富。从临安的实践表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变革“发展观”、端正“价值观”、发扬“优势论”、把握“重点论”、坚持“系统论”。 2004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临安考察调研生态建设,提出“环境也是生产力”的重要论断,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萌发源头之一。近20年来,临安始终沿着习近平同志指引的道路,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统筹做好保护为先、全域整治、“两山”转化、绿色转型、共建共享“五篇文章”,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绿水青山典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9年度(最近一次公布)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省第3,2020年入选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2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习近平同志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溯源 1.绿色发展理念扎根临安。临安作为浙西生态屏障,是太湖源和钱塘江两大水系源头,境内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青山湖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大明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生态建设方面起步较早。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号召后,临安积极响应,提出建设生态市的目标。2004年1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习近平到临安调研生态建设工作,先后考察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天目乡(现为天目山镇)竹笋基地、万马集团和浙江林学院(现为浙江农林大学),听取了临安市的工作汇报。习近平同志肯定了临安生态建设,指出“环境也是生产力,环境越好,越能吸引更多的外地投资者。环境本身也是产业,良好的环境能带动旅游业、休闲业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习近平同志还勉励“临安要继续在生态建设上发挥示范、龙头和领跑作用,走在全省前列,为生态省建设做出贡献。”临安牢记殷殷嘱托,始终把生态作为最大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不断以临安实践印证绿色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 2.绿色发展理念统领浙江。“进一步发挥生态优势,打造绿色浙江”,是“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八八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中,绿色发展理念得到不断发展和深化,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来到紧邻临安的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考察调研,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他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后不久,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短论,文章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我省“七山半水半分田”,许多地方“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拥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如果能够把这些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习近平同志的这些论述,明确指出了“两山”转化的路径方向。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浙江突出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不断创新生态建设和“两山”转化的体制机制,率先在省域层面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3.绿色发展理念指引全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历经习近平总书记多个场合反复阐述,绿色发展理念更为完整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共进,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道构成新发展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临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成效 2004年以来,临安历届党委政府带领临安人民,牢记习近平同志殷殷嘱托,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让生态成为临安最响亮的“金名片”,让绿色成为临安发展最动人的底色,让美丽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是生态更美。森林覆盖率从74.9%上升至81.93%,4个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II类以上,全域水质稳定维持在Ⅲ类以上,四夺“大禹鼎”,实现了“一江清水出临安”。空气优良率稳步回升到90%以上,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美誉。二是城乡更靓。实施“千万工程”,促进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实现从市到区的转变、城区脱胎换骨的蝶变、乡村环境面貌的质变。城市公园从6个增加到25个,公共绿地面积从57.83公顷增加到752.2公顷,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三是产业更优。三产占比从12.5:56.1:31.4调整为7.0:50.7:42.3。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3.40亿元增加到47.7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从115.90亿元增加到1290.73亿元,规模工业利税总额从9.75亿元增加到131.83亿元,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84.2%。2022年旅游业综合收入77.8亿元,民宿农家乐达到1799家,其中精品民宿达229家。四是人民更富。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民宿经济、农村电商等富民业态蓬勃发展,174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面消除,222个行政村实现“8050”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1和5.3倍,城乡收入比从2.01:1下降至1.61:1。具体来说,临安主要做到了“五个坚持”。 1.坚持保护为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自2004年以来,临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山水田林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全方位开展环境保护。一是筑牢生态屏障。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逐步建立“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建立统一的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640 平方公里。以青山湖综合保护工程为重点,大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使浙西生态屏障作用更加强化,杭州都市后花园功能更为明显。二是加强环境治理。2004年之前就开始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清洁”五大工程。持续推进“五水共治”,打响治污剿劣攻坚战,整治电镀、造纸、印染、化工、节能灯和印制电路板等行业,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转型升级,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首推“无污染镇街”创建,形成区镇村三级生活污水处理体系,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开展空气质量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建设无废城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全区生活垃圾实现100%焚烧处理。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临安区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4种。以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查、监测、评估、宣传等机制,加强濒危动植物的繁育工作,天目铁木由2006年的188株增加到3500余株,华南梅花鹿由原来的80头左右增加到300多头。华南梅花鹿等4项保护成果亮相《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高标准建设国际示范林工程,加强林场管理、加强公益林培育,林木蓄积量从2009年的1000万立方米增加到2022年的1727万立方米。临安凭借全省第一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优势,助力杭州获得2025年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主办权。 2.坚持全域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2004年以来,临安坚持点线面结合,城镇村联动,建设美丽临安。一是让城市“旧貌换新颜”。高水平建设都市新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老城、建新城、优配套。打响城中村改造攻坚战,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建设滨湖新城,青山湖科技城、锦南新城基本建成。完成高速入城口区块改造,建成启用杭州地铁16号线、科技大道快速路、绕城高速西复线等交通干道,完成苕溪南北街、钱王大街、城中街等城市主干道改造提升。2017-2021年的五年间累计城改386万方,完成旧改140.76万方,打通断头路31条。二是让镇街实现精彩蝶变。在打出“两路两侧”“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环境整治组合拳的基础上,高标准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清理一户多宅、大围墙、大棚房,纳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14个镇(街道)全部通过省级达标考核验收,实现精彩蝶变,其中7个镇(街道)获评省级样板镇,3个镇获评杭州市级样板镇。全域开展城乡环境品质提升行动,风情唐昌、苕溪锦带分别创成省级县域风貌、城市风貌样板区,玲珑、太湖源、於潜、昌化、湍口创成美丽城镇省级样板。三是让乡村更加生态宜居。坚持和深化“千万工程”,创造性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和“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率先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村落景区,制定全省首个村落景区标准,龙门秘境、红叶指南、琴山蓝湾、文武上田、天目月乡、大明山创成3A级景区村庄,太湖源指南村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3.坚持“两山”转化,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自2004年以来,临安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实现从“卖山头”到“卖山货”、从“卖生态”到“卖体验”的跨越。一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发展生态型农业,推动山核桃、竹产业、畜牧业转型发展,入选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太湖源创成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形成白牛村等一批全国知名“淘宝村镇”,打造天目小香薯、太阳米、天目雷笋等网红农产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旅游业优先发展战略,打响“奔跑在幸福的田野上”半马赛事品牌,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培育壮大民宿集群。创新探索乡村运营模式,“两进两回”经验全省推广,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二是打造农文旅品牌。培育“天目山宝”特色区域品牌,“临安山核桃”“天目青顶茶”“天目笋干”“天目雷笋”等品牌获国家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临安山核桃”长期位居中国果业品牌坚果类榜首。全面打响“天目村落”乡村旅游品牌。整合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全面打响“天目叠翠﹒吴越千年”文旅区域公共品牌,“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稳步推进。三是强化改革赋能。建立健全“两山”建设绩效评估机制,加强建设项目管理,创新探索建立镇街级自然资源一体化管理系统,首创“生态养护+碳汇平衡”补偿机制,开展省级低丘缓坡综合开发试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探索资源要素差别化供给,建立生态补偿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成功打造高虹镇龙门秘境农村综合改革集成示范区。完成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成以山核桃产业和雷笋产业为特色的2个数字大脑,创成国家临安山核桃林业产业园区。 4.坚持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自2004年以来,临安坚持新旧动能转换相统一,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共赢,拓增量、优存量,推动经济生态化。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全力争取青山湖科技城落户,全面融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集聚香港大学研究院、杭州化工研究院等36家科研院所,以及浙江农林大学等5所高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5个、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39个,博士后、院士等专家工作站20个,各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1个,集聚高层次人才3200余名,累计发布科研成果500多项,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2021年度创新指数达跃居全省第17位,2022年全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达3.56%。二是培育新兴产业。依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明确高端装备、生命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产业导向,2022年规模工业总产值1290.73亿元,拥有上市企业13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12.5%。高端装备产业支撑作用明显,规模企业数量达128家,产业规模达609亿元,涌现出杭叉集团、杭氧集团、万马集团、西子电梯等一批龙头企业,向千亿大产业迈进。青山湖科技城着力培育集成电路装备及其核心零部件、先进精密仪器两大产业链初见成效。三是推动产业转型。推动电线电缆、节能灯、复合装饰纸等传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电线电缆产业规模已达180亿元,复合装饰材料产业70亿元。以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镇街工业功能区和小微企业园为支撑,构建“1+3+X”生产力布局体系,成功创建国家火炬计划电线电缆基地、中国光电产业基地、中国装饰纸之都、中国碳膜印制电路板生产基地、中国五金工具生产基地等7个“国字号”品牌。 5.坚持共建共享,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自2004年以来,临安坚持党建引领、多方参与、共建共享,合力推进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两山”建设领导小组,将践行“两山”理念情况纳入考核和巡察内容。强化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推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推进区、镇(街道)两级的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通过设立党员巡逻队、党员责任岗等形式,发挥党员干部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带头示范作用。创新党建联建机制,以乡村党组织共建,推动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兴,提升发展效益,实现抱团发展。2022年建立“共富工坊”86个,白沙村等10个行政村入选全市首批共富村。二是构建多方参与机制。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围绕“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碳达峰碳中和”等,开展广覆盖、矩阵式、多形式的社会宣传,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建立社会公众参与机制,通过举办临安森林生态博览会、中国碳汇林业与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等活动,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倡导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形成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积极开展绿色工厂、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等绿色单位创建。截至2022年底,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绿色设计产品12个,省级绿色低碳工厂5家,市级绿色低碳工厂21家。三是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建成狮山公园、苕溪公园、石山亚运山地公园等一批高品质城市公园,吴越国王陵考古遗址公园基本建成,青山湖环湖绿道打造成为全省最美绿道,青山湖水上森林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建成投用临安图书馆、博物馆、文体活动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人民广场等一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速建设城市书房、文化驿站,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全覆盖。相继建成浙江农林大学东湖校区、杭电信息工程学院、杭州医学院等院校,不断集聚育才学校、杭十四中青山湖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骨伤科医院等一大批卫生医疗设施实现迭代升级。 三、临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经验启示 1.变革“发展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绿色发展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方位、革命性变革,突破了旧有发展思维、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尤其是彻底改变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做法。临安的绿色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时俱进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推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双赢,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绿色发展成为发展的普遍形态。 2.端正“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临安在改善环境中美化家园,在乡村振兴中增收富民,在产业转型中科学发展,在城市改造中享受美好,在配套完善中宜居宜业,实现绿色发展与民生福祉的统一。临安的绿色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顺应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在高质量发展中让人民群众更加富裕,让老百姓生活质量更高,让市民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3.发扬“优势论”,坚持一张绿色发展蓝图绘到底。临安始终将生态立市(区)作为核心战略,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从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生态名市”建设到“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城胜地”,从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到打造“山川秀美、城靓村美、生活和美的美丽临安”,从建设“美丽幸福临安”到高水平建设“吴越名城﹒幸福临安”,无不体现了临安历届党委对生态优势的准确把握,无不体现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践行。临安绿色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不断放大生态优势,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壮大“美丽经济”,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4.把握“重点论”,坚持产业绿色转型作为关键路径。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重点是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临安绿色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关键,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支撑,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高效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5.坚持“系统论”,建立高水平推进机制和治理体系。绿色发展是长远的战略指引,也是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及地区、产业、企业、个人各个方面。要让这个复杂的系统运转好,核心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绿色发展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临安绿色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要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建立组织领导、责任落实、执行督促机制,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指标体系、评估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强化数字赋能,形成社会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