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党建研究 |
以改革担当回答“发展之问”——杭州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的改革推进机制研究 --- | ||||
|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推动改革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赋予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新的实践内涵,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一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重大命题。我们必须深刻学习领会、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论,锚定全力全面“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目标,构建完善全过程、高效率、可落地的改革推进体系机制,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以改革攻坚激发新动能、释放新活力,为杭州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提供强劲动力。 一、立足新征程,深刻理解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内容。杭州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放在利发展、利全局、利长远的突出位置,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对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效能、持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国际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从政治站位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指示精神的“必答题”。杭州被列入国家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之一,这是中央赋予杭州的重大改革任务,也是杭州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实施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是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工作新指示新要求和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论述的“杭州方案”,我们必须坚决扛起省会城市使命担当,主动变革、主动作为,奋力交出改革高分答卷,争当全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先行示范。 2.从发展需求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是破解高质量发展难点堵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突破口”。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区域竞争、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更加复杂,需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共同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举办之年,站在这一关键节点上,把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摆到“一号工程”的位置,就是要以更高定位、更大魄力、更实举措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经济发展痛点堵点、企业群众急难愁盼,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升级版”措施,全方位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稳增长动能。 3.从改革脉络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是接续推进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总牵引”。杭州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改革开放40多年,始终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首创精神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一次次创造出行之有效并向全国推广的杭州经验。特别是近年来,杭州在高质量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改革,加快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中,有力推动营商环境整体走在全国前列。今年,省委作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改革部署,我们更要咬住目标、加压奋进,砥砺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锚定“一直被追赶、无人能超越”的最高标准,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形成新模式新机制,全力全面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保障最强、氛围最浓、满意度最好的营商环境最优市。 二、答好新考卷,切实找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方法路径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面对当前系统性要求更高、内外协同性更强、定制化特征更加明显、风险性更趋复杂的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我们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总书记教导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改革站位、把准改革目标、加强改革领导、优化改革组织、统筹改革协同,坚定不移用科学的方法和路径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实现新突破。 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改革沿着正确方向阔步前进。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将改革进行到底。 2.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优化营商环境的本质是为发展激活力、为人民谋福利。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紧盯群众办事办证中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回应经营主体“花最少的时间、跑最少的路、交最少的材料、找最少的部门”的真切期待,让经营主体安心扎根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3.坚持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今年,省委、市委提出三个“一号工程”,三者内核相通、机制相连,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既要联动“三个一号工程”,更要以“一号改革工程”撬动“一号发展工程”“一号开放工程”,努力以高质效改革突破增添高水平创新之力、增加高能级开放之势。同时,“一号改革工程”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等环境组成的有机整体,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树立改革“全局观”、掌握改革“系统论”、用好改革“统筹法”,正确把握“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关系,构建形成省市县贯通、多部门协同、全链条衔接、全过程联动的改革体系架构,力争形成最大合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 4.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秉承“企业视角”,广泛倾听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最大程度减去不必出现的环节、打破不应出现的壁垒、消除不应存在的模糊地带,以务实举措纾困解难、增添动力。 5.坚持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这是新时代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作决策、抓发展,将法治原则贯彻到政策制定、实施等各个环节,将法律作为对市场主体进行管理和服务的根本遵循,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更好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最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三、彰显新担当,探索构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推进机制 近年来,杭州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营商环境优化提升等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开展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全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坚定不移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杭州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紧紧抓住统筹谋划、责任落实、典型引领、项目突破、督察评价等关键环节,着力建立健全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全链条改革推进体系机制,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改革攻坚合力不断凝聚,逐渐形成一套具有杭州特色、行之有效的杭州改革推进体系机制。营商环境便利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中连续两年名列前茅,连续四年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排名第一。 1.加强党的组织领导,构建完善工作责任体系。一是坚持党对改革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对标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谋划提出《杭州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明确“1+6+N”总体架构,提出年度工作302项,确保改革始终服务中心任务、聚焦发展大局。二是健全改革委牵头抓总、改革办统筹协调、专项小组分领域负责、牵头单位组织推进、责任单位协同落实的责任体系,制定《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专班组建方案》,设立综合组以及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和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环境等六个专项小组,按照“一个专班统筹、一套机制运作、一个平台调度”要求,构建整体联动、系统推进的工作格局。市委改革办加强改革的系统谋划、统筹协调、督促推进,牵头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各专项小组统筹抓好本领域重点改革,改革攻坚行动牵头单位制定改革方案、抓好具体实施,各协同单位全力支持配合,各区县(市)发挥属地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推进落实,构建完善工作运行体系。一是健全改革领导决策和推动落实机制,统筹安排市委改革委会议,定期听取改革进展、审议改革方案。深化“一把手”抓改革、市领导领衔重大改革项目制度,常态化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改革述职。二是健全重大改革项目专班推进工作机制,实行“项目化管理+专班化推进+清单化落实”运行方式,助推改革破难。三是深化“一年早知道”工作机制,高质量编制改革任务、议题计划,强化计划执行和动态管理,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促、年终有总结,鼓励各专项小组、各区县(市)结合实际选择1-2项改革项目作为重点抓手,争创1-2项国家级试点,争取在全省全国脱颖而出、作出示范。四是常态化开展改革重大问题调查研究。市委改革办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深入开展预付式消费治理、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增值化政务服务改革等重难点问题研究,厘清改革难点堵点、创新改革举措、推进改革破题。五是加强新时代改革干部队伍培训教育,组织开展“改革夜学”,拓展培训渠道和培训内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3.运用系统思维,完善改革项目全周期闭环管理体系。一是完善“需求分析-项目生成-进度跟踪-督察考评-成果固化-复制推广”改革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增强改革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二是完善督察考核机制,坚持“督帮一体”原则,健全“一问题一专班”“一月一例会”“一季一汇报”等制度,加快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三是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以市场、企业、群众获得感作为考核评价第一标准,创新开展第三方评估,确保改革举措精准发力。 4.强化数字赋能,完善改革能力支撑体系。一是充分发挥杭州数字化优势基础,坚持把数字化改革作为破解改革难题、提升治理效能、迈向现代化的手段、方法和能力,迭代完善杭州城市大脑2.0建设,强化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支撑,推进平台贯通、数据贯通、应用贯通,强化基层智治综合集成、场景应用综合集成、工作体系综合集成,探索形成“亲清在线”“数字营商”等更多数字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新模式新机制。二是充分发挥杭州数字经济平台优势,在重点场景开发运维、关键技术协同攻关等方面开展政企合作创新,推动构建一批具有杭州特色的数字服务工作规范、标准体系和第三方服务模式,实现“好用管用”、实战实效。 5.营造浓厚氛围,构建完善改革成果共建共享体系。树立“改革没有局外人”理念,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一是健全改革研究与促进机制,深化改革理论研究,抓好改革智库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改革研究机构等的合作,为全市改革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二是坚持“开门搞改革”,创新建立营商环境顾问团、改革联络站,依托“民意互动平台”“营商环境体验官”“企业小圆桌”等特色载体,集聚高校院所、社会智库、媒体单位、行业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专家,常态化开展改革问需、问计、问效,目前已调研汇总各类市场需求建议1000余项,“企业信用应用场景拓展”“商事纠纷调解”等改革需求交办相关部门研究落实。三是深化改革宣传媒体联动机制,拓展与新华社、中新社等国家级新闻媒体合作渠道,提升与省、市级主流新闻媒体合作质效,策划“改革体验官”“营商环境观察哨”等专栏,做优杭州改革公众号和抖音号等平台,加大对杭州改革人物、改革经验、改革品牌等宣传力度,为全省甚至全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挖掘、输送杭州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提升营商环境没有休止符,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坚定不移“以改革的办法”持续全面纵深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全面提振发展信心,切实稳定社会预期,再造杭州体制机制新优势,在以“两个先行”打造“重要窗口”中展现头雁风采,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努力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范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