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以杭州打造“1+X”民意互动平台为例
---
信息来源:市委直属机关工委2024-06-26
字号:[ ] [打印] [关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得到妥善解决的有效路径。2022年10月,中共杭州市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与群众互动联系的意见》,要求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地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走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党委政府与群众良性互动机制。为此,市委办公厅整合各类民意表达渠道,构建了以“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为主平台,以“民情热线”“今日关注”“我们圆桌会”“杭网议事厅”“橙柿直通车”为子平台,集广播、电视、网络于一体的“1+X”民意互动平台,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与群众的互动联系。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在深刻总结中外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深化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2021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为集中、最为权威的科学阐释。2021年11月11日,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三次提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分别出现在《决议》的第四部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建设的成就,以及第七部分新时代新作为等相关内容。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以专章的形式全面阐述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为世界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最大优势。“民主”作为人类文明成果,常常被西方政党强行垄断并加以滥用,成为其进行政治博弈、利益斗争的工具。西方政党代表的是部分利益集团、特权阶层、权势团体的利益,并不能代表人民利益,其实质是资本和权力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即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能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诉求,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人民由此形成了同德一心的共同体。坚持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就是坚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保证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表达和反映。

以人民为中心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逻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体现了党中央对保证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并对新时期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总体基调,贯穿了具有中国特色民主发展的整体进程。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政治建设和发展民主的全过程,让人民群众亲身参与到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过程中,切实保障其参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管理的当家作主权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文化渊源。全过程人民民主紧紧根植于中华传统重要政治道德理念——民本思想之中,“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主旨历经千年演变,历久弥新。古代中国民本思想经历了从尊天事鬼到敬德保民,再从重民轻天到民贵君轻的发展演变。各个时期的中国先民对民本思想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及更进一步的诠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一姓也”等等。民本思想早已融汇到中华文明的血脉,成为中国式民主深厚历史文化渊源,滋养着当代中国的民主思想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继承传统民本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现实价值取向。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以为人民服务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幸福。在国家治理层面,表现在各项制度都围绕人民当家作主而构建,国家治理体系都围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运转。在日常社会事务管理中,促进民生就是民主,守护民心就是民主,疏解民忧就是民主,倾听民意就是民主,汇聚民智就是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本质上体现的是人民之治,对民主制度的评价也应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为标准。

二、杭州具有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沃土壤

倾听民意,回应民情,畅通人民参与公共治理的渠道和载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杭州市政府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始已高度重视民意表达工作,以多元治理的理念和政策导向,进行顶层设计,推动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民意表达载体和平台。人民群众参与杭州城市治理的渠道不仅形式多样,而且便捷通畅,可归纳为三类途径:

一是党政机关设立的,如,“舆情中心”、“人民意见征集办公室”、国内首部市长热线电话12345、“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四界联动”、“开放式决策”、“公述民评”等。12345市长热线高效率的服务换来了广为流传的口碑——“12345,有事找政府”,作为“民情雷达”为党委和政府工作释放“第一信号”,让群众关心事情“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环环可追溯”。“满意单位不满意单位”评选至今持续开展23年,搜集整理数十万条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每年据此发布的《杭州市综合考评社会评价意见报告》成为了解和掌握杭州社情民意的“白皮书”。“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自2009年创办至今已有14年,在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人大、政协承办的,如,“街道居民议事会”“人大代表联络站”“政协委员工作站”“请你来商量”等。在这些基层民主单元中,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群众,倾听声音,建好用好各类基层民主协商平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协商民主在杭州的生动实践更加步履坚定、成果丰硕。

三是由媒体和功能性社会组织牵头设立的,如,“我们圆桌会”“今日关注”“杭网议事厅”“网言网事”“民情热线”“民情观察室”“今日关注”等。《我们圆桌会》利用电视媒体平台就涉及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城市住房、普惠医疗、教育均衡、物价与食品安全、文明风尚、重大赛事与城市发展等热点话题邀请党政官员、专家学者、市民代表和媒体评论员共聚一堂,平等对话,沟通交流,形成共识;《杭网议事厅》在互联网发展下应运而生,和“市民之家”“行政办事中心”实体一起搭建成“线上”与“线下”联动平台,既能“议事”也能“办事”,既能“在线访民意”又能“线下解民忧”。

这些渠道为市民群众反映糟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提供了有效路径,也让各级党政部门能够及时发现、掌握民生动态,有效回应民生诉求。2019年,杭州整合各类民意渠道,建立“民意直通车”工作机制,着重以民意促改革,以改革促民生。2021年,杭州上线“民呼我为”数字平台,集成原有十大民意载体,以数智支撑实现社情民意全渠道收集、全天候倾听、全闭环处置。杭州创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仍旧在路上,建立各类民意表达的载体和平台,形成党委政府与民意双向良性互动,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丰富的实践载体。

三、“1+X”民意互动平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杭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市域典范,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的民意表达载体是杭州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突破点。2023年5月,杭州市民意互动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具体承担“1+X”民意互动平台运行工作,负责组织实施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全市社情民意调查研究、重大决策实施效果和重大决策落实情况的调查分析等。杭州市民意互动研究中心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呼,我有所为”重要指示精神,发挥“1+X”民意互动平台功能,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智、改进工作、促进发展,不断丰富“民呼我为”实践内涵,推动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良性沟通互动。其工作特色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全覆盖民意汇办。整合优化本土热门栏目,以“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节目为主平台,以“民情热线”“今日关注”“我们圆桌会”“杭网议事厅”“橙柿直通车”为子平台,打造集广播、电视、网络、报刊于一体的“1+X”民意互动平台,推动了一批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逐步探索并形成民意汇集、问题梳理、信息报送、媒体调查、跟踪督办的全闭环工作机制,将党委、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贯穿于决策、落实、评价、监督全链条。

二是全过程多方联动。“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节目作为主平台,一年举办两期,每期两场,分别于5月、11月举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四套班子领导出席活动,职能部门、区县(市)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全员参加,问政节目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小切口、大民生”原则,以“找问题-找原因-找办法”为主轴、“问-答-评”为主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主平台与子平台密切联动,子平台在问政节目前期通过各自渠道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民情民意以及相关问题,为主平台提供有力支撑;问政节目结束之后,子平台根据主平台梳理的问题进行跟踪报道,推动问题解决和落实。

三是全社会广泛参与。通过“1+X”民意互动平台,发动职能部门、媒体、专家学者和市民群众广泛参与城市治理。职能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社会沟通、协商对话,在认真听取社会意见的同时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新闻媒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扩大市民有序参与,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的壁垒,增强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专家学者发挥智力智囊作用,提供问题的解决思路、解决方案,更好地实现社会价值;同时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和社会观察员等各界代表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参与问政节目,为共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形成合力。

四是全周期双向闭环。“1+X”民意互动平台对全市重点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着力推行民意汇集、分析、交办、整改、评价的体制内跟踪督办和体制外民意反馈的双闭环双循环。首先,社情民意多渠道采集,围绕特定议题,汇总信访、网信等部门数据和媒体的受众反映、投诉,结合相关专业领域机构研究成果,形成民意分析报告和民意互动信息专报,为党委政府倾听社会各界特别是老百姓的真实诉求和呼声建立了便捷、高效、常态化的通道。其次,意见建议多主体督办,组织民意互动各子平台和社会观察员、专家等队伍开展联合督查,切实将群众的问题和需求转变为干部的履职清单,推动问题以点带面、由表及里、重点突破、整体解决。对必须落实整改的问题要求责任单位列出计划表和任务清单,按照进度进行日常跟踪;针对难点堵点进行多部门协同,同步联动媒体追踪报道,对整改情况进行实地暗访,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力的部门追责问责。

四、“1+X”民意互动平台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突出实效

“1+X”民意互动平台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广泛发动职能部门、媒体、专家学者和市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凝聚社会合力,充分彰显人民民主的伟大力量。

一是为党委政府提供了及时感知社情民意、洞察社会冷暖的窗口。“公述民评”面对面问政节目让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职能部门和区县(市)负责人就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市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平等、理性、有建设性的对话,达成共识,既消除了隔阂,又增进了感情,同时也推动了问题解决,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的信任感。如,2022年11月组织开展以“一老一小”和“二次供水”为主题的两场问政活动,电视直播收视率较上一年提高51.42%,各新媒体直播平台收视超155万;媒体刊播报道140篇,总阅读量超1800万,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2023年5月“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活动分别围绕“迎亚运——城市品质提升”和“拼经济——营商环境优化”两个主题,一共收集和梳理了相关问题500多个,活动现场曝光了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大的50个问题,涉及14家市直单位和13个区县(市),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45个,完成率为90%。

二是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低门槛、可直达的公共事务参与平台。“1+X”民意互动平台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形成党政、媒体、学术专家、专业机构、行业企业与广大市民的多界联动,共同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如2023年2-3月“1+X”民意互动平台开展的“我为亚运献一策”征集活动,收到来自全球自发参与的群众书信、电话、留言,整理出意见建议3000余条。参与群体涵盖高校教师、文艺界人士、志愿者、残障人士、海外华侨、外国友人。意见建议的颁奖活动仅半个多小时,在线浏览量就高达418660。

三是传递坚持“人民至上”的决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每一期“公述民评”面对面电视问政节目以问题短片呈现、民评代表提问、媒体意见收集的形式梳理出了40-50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开展问政。在问政活动前期,“1+X”民意互动平台向职能部门和区县(市)公布问政主题和问题清单,各地各部门在职能范围和管理区域内,围绕“公述民评”问政主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专题推进。据估计,一期问政活动可以撬动1000多个问题的解决。

四是压实责任夯实举措,确保问题真解决群众真满意。面对群众诉求,“解决”比“解释”更重要。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就要以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1+X民意互动平台”对反映的问题,及时核查办理,强化跟踪问效,以“工作闭环”促进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的“良性循环”。X子平台发挥各自优势,积极联动,推动热点、难点问题破解,回应群众关切;主平台注重以具体点位问题解决,推动全市面上同类问题整改,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使用帮助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中共杭州市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主办
备案证编号:浙ICP备2022030822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202002520
(C) 2002-2009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