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对政务服务平台党建工作的调研及建议——以杭州市政务服务平台为例
---
信息来源:市委直属机关工委2024-06-12
字号:[ ] [打印] [关闭]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政务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体现党委政府形象的“第一窗口”,成为为企业群众办事的“熟人”。奋进新时代,如何立足政务服务平台进驻部门(单位)多、人员结构复杂化的特点,通过强化平台党建,进一步彰显政务服务工作的政治性、时代性、人民性,让政务服务“小窗”成为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大治”的生动实践,已经成为基层党建的新课题。本文通过对杭州市本级、13个区县(市)政务服务平台党建工作的调研,总结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党建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成因,并对下一步政务服务平台党建工作的开展提出参考性意见和建议。

一、杭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杭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共设有1090个窗口,有工作人员5166人,其中公务员占20.1%,事业人员占14.5%,临聘55.3%,其他10.1%,人员结构较为复杂。中共党员(以下简称党员)1411人,占比约27.3%。其中,女性853人、占比约为60.5%,40周岁以下822人、占比约为58.4%,在编为1022人,占比约为72.4%。总体来看,杭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党员队伍呈现女性占比高、中青年占比高、在编党员占比高等特点。

目前,杭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共有党支部71个,其中,17个为功能型党支部;行政服务中心党员作为支委参与支部工作的共有9个党支部,占比约12.7%;有23个党支部配备了专职党务干部,占比约为32.4%;78.9%的党支部采取由党总支统一安排和支部自行组织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年度支部活动。

近年来,杭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党建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2022年以来有9个党支部获评县区及以上基层先进党组织,12人次获评县区及以上优秀党员荣誉称号。

二、杭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党建工作经验做法

通过调研发现,近年来杭州市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创新,从抓好服务与管理入手,形成了一套适合平台发展的党建工作基本经验。

(一)以强化组织建设为路径,推动平台管理“一体塑形”

现实情况:政务服务平台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管理体系,从纵向来看,市、区两级不存在隶属关系,各自闭环运转,缺少有效的双向交流反馈机制,从横向来看,入驻平台人员来自不同部门,人员身份存在公务员、事业人员、企业人员、临聘人员等各种类别,是典型的“混编旅”形式。

经验做法:杭州从强化组织建设出发,多措并举,以党建推动全市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一是强组织,推动党组织全覆盖,目前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均已实现党组织100%覆盖,平台进驻部门(窗口)的党员关系已基本划转至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党支部由过去占比较高的临时党支部全部转变为固定党支部,有效保障党员教育培训的常态化、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二是创模式,围绕“窗口相邻、服务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原则,精简窗口临时党支部,设置社会秩序服务、营商环境服务、投资项目服务等功能型党支部,创新组织建设模式,破解原来窗口临时党支部“各管个”“各学个”局面,强化联动攻坚。三是树典型,以“七一”为时间节点,连续两年开展全市最优窗口、最优办事员“双优”选树。2021年,聚焦窗口服务水平和服务能级,着力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在全市系统内选树先进任务、优秀案例各15个;2022年,围绕“小窗口展现党建大风采”的主题,在全市系统内评选出最具党建引领集体3家、最优数字提效集体3家、最佳创新争先集体16家,唱响“我在窗口写青春”的最强音。通过选树身边人、身边事,既激扬了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好风气,又展现政务服务窗口人精神风貌

(二)以融合党建业务为载体,推动平台工作“一体发展”

现实情况:近年来,政务服平台承接了大量的改革工作落地,但对于以业务推动改革思考的较多,对以党建促高质量发展的谋划还不够。虽然也有开展市、区两级党建联学联建,但是多停留在文件精神的学习或者业务工作的协调推进上,联动的靶向性还不够鲜明。各进驻部门(单位)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党建活动从质量来看都不够理想,不能很好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建与业务工作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

经验做法:作为行政审批改革的主平台、数字化改革的主阵地,杭州市政务服务平台坚持党建引领,把抓党建作为促改革的重要载体与抓手。一是以党建促改革攻坚,紧抓全市首批党建联建试点单位机遇,围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开展市、区两级重点改革联动攻坚,出台指导意见,组建攻坚专班,建立市本级分管领导+区县主要领导的双组长负责制,让党旗始终飘扬在专班改革攻坚一线。2022年以聚焦数字化改革为目标,首批7个联动攻坚项目中5个是数字化项目,另外2个项目也利用了数字化手段,有效地整合了四级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资源,重塑了全市政务服务数字矩阵格局;2023年以聚焦打赢“两仗”为目标,第二批签约的17个联动攻坚项目中,聚焦经济翻身仗的有10个、聚焦亚运攻坚仗的有2个、其余联动项目也都围绕党建、平台建设等基础性改革。近年来,先后有6个集体、9人次获评市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个人)。二是以党建促主动服务,立足全市政务服务“第一窗口”品牌定位,积极打造政务服务党建品牌,喊响“办事找我,省点心”的服务口号,把全市1100余个窗口、5300余名工作人员、1600余名党员凝聚到这一共同的目标上。如,上城以“红色代办”为载体,依托“网办”“掌办”为社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线上审批服务,打造“审心在线”服务品牌;富阳推出“零跑服务 领跑先锋”党建品牌,36家进驻单位、10个党支部152名党员参与辖区经济发展、项目审批、公共服务、防疫防灾、公共资源交易等工作,服务基层群众等。在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创新开设启航工作室,为企业开办、经营等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开设“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为企业群众办事“兜底”,在破题解难中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和体验感。组建进驻部门(单元)志愿服务队,利用移动审批车常态化发车服务,以重大投资项目、老旧偏远小区、特殊群体和人流集中场所为服务重点,累计派出770余名工作人员开展上门服务活动150余场次,不断回应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工作的新期盼。

(三)以营造群团氛围为抓手,推动平台队伍“一体融合”

现实情况:政务服务平台人员队伍女性占比高、中青年占比高,该队伍群体思想活跃、情感需求强,且多在窗口一,直面企业群体,承受压力较大,需要通过群团组织为其提供团队凝聚的核心、感情交流疏导的平台、业务协同推动的机制。

经验做法:平台较好地发挥了党带群团建设的发作,从实际出发以妇委会、团组织建设为重点,抓好平台队伍凝聚力建设。一是配强力量。目前,有9个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妇委会,占比为60%,有11个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团(总)支部,占比约为73.3%,妇委会主任、团(总)支部书记均由在职在编人员,其中中层干部任职占比达95%。既凸显了妇女、青年在窗口一线服务岗位的职业优势,正在创建、或已创建成功“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的政务服务平台占比约为66.7%。2022年以来有8个窗口(集体)成功创建区县及以上“巾帼文明岗”,12个窗口(集体)成功创建市级及以上“青年文明号”,3人次获评区县及以上“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彰显了平台一线青年、妇女队伍的一流风采。二是注重关爱。提供丰富业余活动安排,组织亲子活动、文化体验、交友联谊等;有计划地组织窗口临聘人员疗休养,开展平台集体生日会等;组织开展政务服务2.0系统操作培训、“一窗通办”等业务培训以及礼仪、语言文字、应急急救等综合培训,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各类培训活动51次,各类群团活动27场次,持续强化政务服务平台人员队伍的归属感。

三、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杭州政务服务平台党建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在平台服务与管理中体制机制上仍存在着一些共性的问题,制约着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一)临聘人员组织管理仍有短板。从统计数据来看,窗口临聘人员的数量占了全平台人员队伍的一半以上,一方面,这些临聘人员承担了大量的窗口一线受理工作,很多人还因其优秀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态度被所在平台选树为“服务之星”“优秀D小二”等;但另一方面,有8个政务服务平台在2022年度未将窗口临聘人员纳入党员发展计划、或未发展临聘人员为党员,占比达到了53.3%,同时,在工会专项经费缺少保障情况下,临聘人员很难参与工会活动,这将不利于唤起相关人员窗口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提升队伍凝聚力。

成因分析:临聘人员编制多属于各进驻部门(窗口),不利于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有计划对相关临聘人员进行考察、发展;另外,临聘人员岗位流动性大的特点也与党员考察发展周期较长的规定存在工作上的矛盾;同时目前仅3个政务服平台将临聘人员纳入工会管理,占比为20%。

(二)党建工作数字化应用仍有不足。政务服务平台党建数字化水平与窗口业务工作的数字化水平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全市仅有临平政务服务平台在党建工作中应用了全区统建的数字化系统,占比仅为7%。政务服务平台理论、业务学习时间碎片化,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成因分析:政务服务平台工作重业务、轻党建问题仍存在,对于党建数字化的认识与思考不够,对于如何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去解决困扰平台党建工作开展的调研不充分,实践探索不够。

(三)行政服务中心横向联动作用发挥仍待提升。目前,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平台间已建立起常态化的联学联建机制,纵向互动协同的态势已经形成;但是,政务服务平台内部行政服务中心与各进驻部门(窗口)间仍未建立常态化横向联动机制,特别是在推动改革落地、完善等工作方面缺乏有效互动。

成因分析:从组织架构上来看,94.4%的进驻部门(窗口)党支部的支委由1-2个进驻部门(窗口)在编党员组成,行政服务中心党员很少参与其中;从业务交流上来看,除涉及“一件事”改革相关业务以外,在各进驻部门(窗口)之间彼此业务均不甚了解情况下,行政服务中心牵头协同带动发挥不够;从工作开展来看,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对窗口改革落地的情况跟踪调研不够。

四、关于强化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党建工作的意见建议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建工作的重大命题。全市政务服务平台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紧抓历史赋予宝贵机遇,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争创“全国最优、世界一流”的政务服务“窗口中的窗口”。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建设,体现党建工作的政治属性。思想统一、政治团结、行动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应该认真总结各类党建品牌建设经验做法,凝练塑造政务服务平台共同的文化和价值追求,形成全市性的统一党建品牌,成为政务服务平台党建工作的“靶心”,不断增强政务服务工作的使命感。积极推广主题型党支部创建工作,促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把党建向岗位责任再聚焦,让党建成为抓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政务服务工作的责任感。推动平台人员考核数字化改革,以大数据挖掘历年考核数据,实现窗口一线人员精准“画像”,为有计划地开展临聘人员党员发展工作提供科学参考依据,补齐组织建设工作的短板,激发临聘人员入党的热情,不断增强政务服务工作的荣誉感。

(二)进一步强化数智应用,体现党建工作的时代性。数字化、智能化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智治”“高效”的核心要义。基于已有的全市政务服务数字监测系统、窗口现场管理系统等进行升级,增加相应党建功能,打造数字化的学习平台,上传各类培训资料视频、打造精品课程等,组织平台工作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理论、业务学习;打造数字化的资源共享平台,充分整合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平台,以及各进驻部门(窗口)的资源,形成可交互的资源库,搭建起更广域的线上联学联建桥梁;打造数字化的活动发起平台,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党建工作统筹力度,鼓励行政服务中心、各进驻部门(单位)党员相互参与支委工作,充分发挥专职党务工作者的作用,增强党建工作计划性,强化横向党建联动。

(三)进一步强化改革调研,体现党建工作的人民性。政务服务平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群众需求摆进去。行政服务中心要以政务服务平台服务与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自觉,协调搭建各进驻部门(窗口)线下多跨联动的平台,扎实推进功能型党支部在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工作中的改革联动作用;加强对行政审批改革在政务服务平台落地实施情况的跟踪,建立健全窗口案例的收集分析机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提出改进和完善政务服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切实把《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提出的“推动党的主张和决策部署转化为本单位本领域的政策法规、制度措施”的工作要求落到实处;继续巩固各类惠企为民工作室的培训建设工作,做精做优审批车“行走中的办事大厅”服务品牌,满足企业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办事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四)进一步强化队伍凝聚力工程,体现党建工作的团结性。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政务服务平台工作离不开各进驻部门(窗口)的共同努力。要坚持“严”的主基调,把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作为政务服务平台工作的一条“红线”,定期开展以案说纪廉政警示教育,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探索“育”的新路径,以临聘人员队伍管理为重点,深化行政办事员队伍改革试点,推动临聘人员分级管理、绩效评估工作,探索引导临聘人员中的党、团员参与党团组织建设工作当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平台主人翁意识,为其预留更多的个人成长空间;确保“爱”的全覆盖,通过党带群团建设,进一步为平台全体工作人员创造更为多元人性的工作环境,积极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工会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争取相关经费保障,让更多的临聘人员享受疗休养、体检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