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
信息来源:市委直属机关工委2024-06-11
字号:[ ] [打印] [关闭]


内容摘要: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本文围绕如何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命题,以杭州市临平区经科局机关党建工作为例,概括论述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当前经科战线专业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举措,切实找准抓党建与抓业务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凝聚工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机关党建;专业干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着力深化理论武装,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正风肃纪,全面提高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质量,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总结实践,主要有6条重要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为此,本文将以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为课题,以杭州市临平区经科局机关党建工作为例,找准抓党建与抓业务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法和路径,凝聚工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是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就是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

(二)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是“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就是要增强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群众的本领、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着力破解经济新常态、发展新格局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持续强化现代化建设战略支撑,积极构筑现代化建设强大引擎。

(三)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是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的需要。区委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是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也是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的关键之年,要切实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标志性成果,干好今年、干好每年,积厚成势、行以致远,一步一个脚印地将美好蓝图变为生动现实。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就是要全面实施提升干部新能力专项行动,以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引领推动我区城市能级、经济动能、治理效能“三大跃升”,为高水平建设“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经科战线专业干部队伍现状

(一)区经科局专业干部队伍现状。区经科局内设“一办八科”共9个科室,核定行政编制17名;下属事业单位1家(区产业培育中心),核定事业编制17名;另有核定工勤编制2名,编外用工管控数5名。截至目前,区经科局在编干部职工37人,其中科级及以下干部职工28人。

(二)平台镇街经济类专业干部队伍现状。目前,各平台、镇街共有经济类专业干部212名。开发区共有经济类专业干部46人;临平新城和大运河科创城分别有18名、9名;各镇街平均有经济类专业干部17名。

(三)经科战线专业干部队伍结构分析。从专业成熟度看。学过专业干部55名,占比22.1%;干过专业干部84名,33.7%;学过、干部专业干部41名,占比16.5%;管过专业干部13名,占比5.2%;学过、管过专业干部6名,占比2.4%;干过、管过专业干部39名,15.7%;学过、干过、管过专业干部11名,占比4.4%。

从专业熟悉度看。从事经济类专业工作5年以下的157人,占比63.1%;5-9年的57人,占比22.9%;10年及以上的35人,占比14.1%。

三、经科战线专业干部队伍培养举措

一是实施“大学习”行动,提升干部专业素养。深入实施理论武装铸魂工程,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心走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推动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示范引领者。围绕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经科工作需要,加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知识,“双碳”发展、现代金融、共同富裕等基础知识,以及统计、规划等相关业务学习力度,组织开展“week微课”,邀请局青年干部、部门业务骨干、行业专家学者为全局干部职工进行授课解惑,帮助干部更新专业知识结构,强化专业素养,提升驾驭新时代经济社会建设工作的能力水平。

二是实施“大融合”行动,深化干部一线历练。围绕企业、项目、人才,结合组团联村、周三夜访、企业走访等活动,深化与平台、镇街、村社联系,善于向企业学习、知企业所需、化企业所急,构建亲清、高效交流氛围,汇聚各方发展合力,进一步提升干部基层工作能力。围绕疫情防控、亚运会、共同富裕、数字化改革等重点工作,深化“大科室”制度,强化核心业务与中心任务之间的融合,推动干部在一线历练、实干中成长。2021年,区经科局提拔区管正职1名,区管副职2名;中层正职2名,转任实职1名,通过全区中层干部跨单位综合比选提拔中层正职1名;提拔中层副职3名,转任实职2名。2022年,区经科局提拔区管副职1名,公务员职级晋升2名,通过全区中层干部跨单位综合比选提拔中层正职1名。

三是实施“大落实”行动,深化干部担当作为磨炼。重一线实践,引导专业干部到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中挑重担、经风雨、见世面,选派3名干部到乔司街道全域土地整治行动、区工业企业综合整治等经济类专项工作中挂职锻炼;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组建“亩均论英雄”改革暨工业用地有机更新工作专班,抽调平台、镇街6名专业干部到专班挂职锻炼,在实干中提升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坚持一手抓从严管理、一手抓关怀激励,有序推进省市区相关应用和考核系统推广使用,逐步探索以信息化、过程化开展日常考核,努力营造抓人促事、凝心聚力的干事创业氛围。

四、经科战线专业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一是专业素质不过硬与当前要求的挑战。从专业成熟度来看,经科战线专业干部主要集中在“干过”型,“学过、干过、管过”的综合性专业干部偏少,从事经济工作10年以上的高成熟度的干部数量相对偏少。而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拼经济抓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从事经济工作的专业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力量亟需补充扩容、提质增效。

二是靠前指挥不过硬与攻坚过关的挑战。目前,经科条线干部既要承担负责本职业务工作又要贯彻落实条线创新工作,更要冲锋靠前即时完成经济指标调度攻坚。目前来看,“学过、干过、管过”的综合型专业干部不足,导致在急难险重的攻坚任务、突破创新任务等方面靠前指挥的办法不多、经验不够,攻坚力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精细化管理不过硬与督考激励的挑战。就我区而言,工业用地有机更新、低效企业整治、腾笼换鸟等重大攻坚任务,新兴产业引培、产业生态圈建设、人才创新等突破性工作亟需一支懂业务、知行情、熟企业的专业干部队伍拉得出、打得赢,专业干部的专业能力与临平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息息相关。目前而言,过程化、颗粒化研判专业型干部在专业事项中的培养管理体系、督考激励的奖惩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激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四是联动协同不过硬与块抓条保的挑战。涉经部门专业干部与镇街平台干部的融合交流还不够充分,镇街平台经济部门往往又处在多重事务之中,从而导致在联动协同工作中的理念、认知还不够统一,在条块工作中存在精力不够集中,专业队伍不稳定的不利局面,导致协同推进的效率不高,成果不突出。

五、在机关党建中加强专业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当前,整体经济工作环境呈现出“四大”鲜明特征,一大背景,即当前各地都处在拼经济拼发展的关键时期,拼经济首先拼得就是人,而专业干部即是关键所在;二大事件,chapGPT的横空出世、阿里组织框架调整等重大变革都将对组织变革、新产业形态带来无限可能;三大压力,在经济工作实践中呈现出数据考核压力、人员短缺压力以及本领恐慌压力;四大条线工作,经科工作的重点主要聚焦在产业条线、项目条线、创新条线、人才条线的突破性发展。由此,在机关党建中培养提升专业干部素养与能力对打好工业经济“翻身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围绕“请进来”与“走出去”关系,打造“黄金课程体系”。在区县一级干经济工作,面临着要在顶层设计已定型、工作任务已明确、大环境已成形等局面之下,紧跟形势、吃透规则、优化资源、落实担当,因此最紧要的是提升干部知识体系的全面性、综合性。一是突出补“缺”。按照年龄结构、工作经历等要素,设计符合干部培养梯队的课程,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置、专业化的师资力量突出解决专业性干部成长过程中的短板经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赴先进地区的党校予以系统性学习,进而进一步提升战斗力和工作实效,做到理论学习与各项业务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二是突出补“强”。按照中心工作、创新工作,每年遴选小部分专业突出的干部给予专业性课程指导,或者赴先进地区的金牌工作领域中予以长时间的挂职锻炼。三是突出补“弱”,围绕当前经济工作的短板,比如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在课程设计上不仅在与先进经验地区学习,更可以聚焦在与临平区情区貌相当的县区学习交流。

(二)围绕“老司机”与“新生代”的关系,打造“传帮带体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围绕省三个“一号工程”、“十项重大工程”、市“经济翻身仗”、区委大抓发展主题年等重点工作部署要求,发挥局领导、业务骨干“头雁效应”,进一步激励党员干部在重点工作中树立担当负责的精神、历练担当负责的能力、培养担当负责的作风、创造担当有为的业绩。一是聚焦“专班”帮带。区委主要领导、分管经济工作的区领导提出涉及经济领域的专项破难课题式工作以及结合经区委组织部批准的经济类工作专班中,遴选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老司机”,实施“1老+N新”模式,把经验传授与专业知识互为补充,并予以形成年度目标予以推进、总结,形成若干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志性成果经验。二是聚焦“重点工作”帮带。选派一批综合能力较强的干部,在涉及部门的中心工作互相参与,如“季度重大项目签约”、“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新一轮产业政策制定”等阶段性工作中,加大年轻专业干部的参与力度,加速提升综合能力。三是聚焦“破难题”传帮带。突出在企业诉求领域、产业转型升级领域,每年开出十大“破难题助发展”菜单式服务主题,采取揭榜挂帅的形式,“老带新”的作战模式“啃下”发展瓶颈。

(三)围绕“单枪匹马”与“融合作战”的关系,打造“梯队成长体系”。坚持以大抓落实为导向,以赛马比拼为抓手,树立以实绩论英雄、以实干促担当的价值导向,设置产、学、研等实训载体,推进干部沉浸式“干中学”。一是压担子“墩苗”。对于新进的高层次人才,“90”后专业干部,给予充分展示的舞与机会。通过择优推出1-2名年轻干部全面负责业务科室工作或委以全局中心工作牵头,重点培养年轻干部的协调能力。二是铺路子“育苗”。推出长效挂职上级部门机制,主动参与到省市相关部门,有条件的可以选送至国家部委进行挂职交流。采取部门与平台、镇街经济类干部建立互派调用、岗位交流的形式,打通干部交流渠道,多部门锻炼塑造专业干部能力更为全面。三是搭架子“壮苗”。对政治素养好、工作表现突出、经过扎实历练和长期考验的各方面都比较成熟的年轻专业干部,探索优化成长渠道,确保后备梯队的合理化布局,用当其时、用当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