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书香机关 | 冬有书香不觉寒:市直机关青年“思·享”读书会开展年度总结活动 --- | ||||
| ||||
冬有书香,其香无比。 冬日暖读,其乐无穷。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天寒心亦静,冬日好读书。无论是人声嘈杂的白天,抑或是风雪交加的夜晚,当我们徜徉在喜欢的书籍之中,一切的寒冷都会远离,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如会挚友。 近日,市直机关青年“思·享”读书会组织开展了年度总结活动,小伙伴们分享了“2023年我最喜爱的一本书”,他们的年度书单,如期而至。 《张居正大传》 荐书人:一片组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 陆炎明 “洋洋洒洒、波澜壮阔”是《万历十五年》的作者黄仁宇对《张居正大传》的总体评价。与往常传记不同,这本书创作于1943年,正处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时期。朱东润先生饱含热情,在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涯中,仅历时七个月,创作了这部被称为“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的著作。 传记的成功源于主角的生动。本书的主角——张居正,享誉“大明脊梁”“宰相之杰”等诸多称呼,是历史上与商鞅、王安石等人齐名的改革家之一。 张居正从政并非一帆风顺,但他没有纵情山水,而是激励自己努力奋斗。青年时著作的《论时政疏》《治国强本论》等,都为其未来的“万历新政”奠定了基础。任首辅十年,面对日渐衰败的大明王朝,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巩固边防、推行鞭法、实施考成,让积贫积弱的明帝国重焕生机、走向中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青年的寄语。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书写新时代篇章,接续奋斗,砥砺前行,肩负起时代赋予青年的使命。 《冬牧场》 荐书人:二片组 市税务局 孔梦洁 夏天,我推荐了作家李娟的《深山夏牧场》。冬至阳生、岁回律转之际,我把更让我心动的《冬牧场》推荐给大家。 认识作家李娟,就是从《冬牧场》开始的。她的书像是一个心灵游乐场,无数个难眠的夜晚、烦躁的午后、丧气的瞬间,都能被她的文字治愈。 这本书记录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作者跟随哈萨克牧民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季牧场,度过了一段艰辛的荒野生活。 在逐水草而居的动荡生活中,冬季牧场是非常艰辛的一段。牧民们与天共舞、与地为伴,与牛羊为友,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编织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淳朴,就如同草原上的那一缕金色阳光,明亮且温暖。他们的笑容,宛如春风拂面,令人心醉。他们的存在,仿佛一首生命之歌,诉说着生活的苦与乐、悲与欢。 每一次读它,每一次都能被寒冷中人与人相处的细节所打动。或许在寒冷的天气里,我们才更能感受希望、理解生活、感悟生命。哪怕凛冬将至,也有阳光照耀心间。 《幸福》 荐书人:三片组 市总工会 陈怡珊 作者李葆春教授出生于北京,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喜爱写作,曾两次获得清华大学作文竞赛的奖项。这本书收录了李葆春教授十几年来在以微博为主的社交网络上发表的所有文字。文章的内容分为八个部分,将情感、学习、往事、朋友、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娓娓道来,令人读起来感到温暖。 书中挺有意思的一个片段是关于“优秀”的话题。有一则来自网友的提问:“李老师,人应该如何看待比自己优秀的人呢?”李老师是这么问答的:“优秀这个词很难定义。有人大概觉得富二代、明星、网红、大公司老板更加优秀,而我呢,相比治大国,我更加偏爱烹小鲜;相比待到理想化宏图,咱重摆美酒再相会,我更向往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以啊,在你因为别人更优秀而‘羡慕嫉妒恨’的时候,他说不定也在暗地里羡慕你呢。” 我偏爱那种不怎么靠运气,而是需要有一点儿像样手艺和特长,每天认真专业地做好自己事情的“优秀”。每天,外科医生做一台手术,钢琴老师教几个孩子,饭店厨师做几道拿手菜……我觉得他们都是优秀的。 幸福,应该回到最原始的状态,那就是返璞归真。闲暇无事时,我会在家做饭。世事无常,最近总想起“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果能做好一道菜,大概什么都不是问题了吧。 《苏东坡传》 荐书人:四片组 市医保事务受理中心 朱芸婷 市面上《苏东坡传》有很多版本,我之所以会选肖仁福先生的版本来读,是因为罗翔老师的推荐。他说:“东坡是天才,因为只有天才才能写出那么多动人心魄的诗词,但也因为是天才,所以要承受天命的训练。”在人生的诸多苦楚中,东坡先生依然能够乐观以对,也许我们无法成为天才,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学习东坡先生的做菜手法。爱生活,而不是爱生活的意义;爱身边的人,而不是爱抽象的人类。 这部作品通俗易读,故事性很强,书中解读了苏东坡许多诗词作品的由来。这是作者踏寻东坡足迹,心有所得后所写的一部关于苏东坡的作品。作者透过苏东坡的诗词作品,书写苏东坡一生的大爱与欢喜。 东坡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最高智慧在爱,最大成功是乐。哪怕命运给他出了难题,他依然活得认真豁达,没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这种“认真”让我想到了去年在抽调亚组委工作期间,很多人都在各自岗位上贯彻这种“认真”的精神。如果把亚运会筹备的整体工作比作一个巨型机器,那每个人负责的工作算是巨型机器上的一个小零件。每一个小零件在运行过程中都可以说是对得起“认真”二字,不计回报地投入自己。 我相信,凡是为亚运保障工作认真奋斗过的人,在回忆起那段经历时内心的成就感与自豪感都会震撼心灵,而这种感受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珍贵的回报。 《长安的荔枝》 荐书人:五片组 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 陈晓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知名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被精巧地展开为九万字,成就了《长安的荔枝》这本小说。作者马伯庸从一个唐朝小官吏的视角去讲述,用流畅的文笔撬开历史的缝隙,带我们一窥唐朝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人间百态。 谨小慎微的小吏李善德刚贷款买了房子,来不及庆祝一下,却被同僚设局成为“荔枝使”,被派以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岭南的鲜荔枝赶在杨贵妃诞辰之际送到长安。从岭南到长安,隔的是五千多里的路程,是复杂的气候,是莫测的人心,更是无处不在的意外和挑战。但是,他没有放弃。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别无选择,只有放手一搏。 本书介绍了李善德如何想尽各种办法,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克服重重困难,屡试屡败,屡败屡试,拼尽全力从死局中蹚出一条活路,最终把岭南的鲜荔枝送到了长安,以向死而生的精神完成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全书逻辑通畅,情节跌宕起伏,读完酣畅淋漓、久久无法释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人生路上,每个人都会面临“荔枝使”般的困境和“岭南之行”式的难题,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勇敢坚韧、坚守初心,终会收获人生的美好与辽阔,品味属于自己的那一枚鲜美荔枝。 《无缘社会》 荐书人:六片组 市纪委 戚奕宁 三年前,作为“无缘社会”的一名旁观者阅读了这本书,书中的调查对象大都是老年人,他们早年间便离开故里,曾经的亲友或与世长辞、或远在他方,在退休或失业后,与这个社会的关联便愈来愈疏离,最后似乎难逃“无缘死”的命运。 三年后,我重读时,看到的是在“无缘社会”里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可怜人,他们是“活着的孤独”。网络重塑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减弱了线下交流,那种“与生活中的人无法交流,线上才能找到同类”的想法越来越多。 “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这是电影《寻梦环游记》中的经典台词。 从个体孤独到无缘社会,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他人的存在和联系才能让个体意识到“我”。即便生活遇到99%的挫折,但只要还有1%的机会融入生活,享受与自己相处,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真实的联结,孤独便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来源:市直机关团工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