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研究

以山乡经济发展为突破口
探索机关党建赋能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以富阳区为例
---
信息来源:宣传教育处2023-05-08
字号:[ ] [打印] [关闭]


富阳区直机关工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委党校联合调研组

吴通赛  刘海军  楼海波

摘要: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只有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机关党建工作才能找准定位。”这一重要论述为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赋予了机关党建工作新的时代使命。2021年6月10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赋予浙江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的重任。“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当前,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坐标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依然在于农村民众的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因此,浙江如何以山乡经济发展为突破口,通过有效破解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问题,推动机关党建与助农富农深度融合、紧密耦合、互促共进,实现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山乡经济发展、赋能共同富裕省域范例打造,是当前我省机关党建必须回答和实践的崭新课题。本文以杭州市富阳区切入点,通过总结工作经验做法、查阅历史资料、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座谈讨论等途径,剖析机关党建与助农富农工作相互融合、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机关党建 共同富裕 山乡经济 深度融合

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的“压舱石”,农村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定盘星”。今年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起步之年,农业农村问题仍然是浙江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目标过程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温州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拓展山区群众就业和增收空间,扎实推进富民强县、“扩中提低”,走绿色生态基础上的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构筑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格局。富阳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山乡经济在全区地域经济上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富阳区深入贯彻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以高质量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推进城乡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将党建优势转化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共富新动能,为推进“两个先行”提供富阳生动实践。

一、富阳区发挥机关党建引领助农共富的实践探索

当前,富阳区各机关、镇街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方面已展开丰富探索,其中,以党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是实践中的一个普遍做法和重要经验。

(一)打造“红党建”,串起“共富链”。富阳区委组织部根据“党建统领统合、条块齐抓共管、各方协同参与、数智精准赋能、作用实质发挥”工作格局要求,按照“横向联动,纵向延伸”的思路,健全乡村产业“1+8+N”党建联建体系,以“富春红链”联合党委为领导机构,围绕茶叶、桃子、“丹谷药芯”林下、康养、“稻香”粮油、“乐水共富”农旅、香榧和营地8大特色产业,逐一建立产业联合党委或产业党建联建平台,以及N个镇街区域型联合党委,打造组织融合、资源统合、发展聚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政治引领、统筹协调、抓人促事的优势,建立健全组织共建、要事共议、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促、效果共评“六共”机制,围绕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相关党组织为主轴,组织开展信息交流、项目合作、联营联动等,通过产品共营、资源共享、品牌共建,提升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耦合性,拉伸产业链、拉长价值链,增强整体竞争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垒石筑基。

(二)延伸“服务链”,培育“带富人”。富阳区委党建与乡村振兴指导组、“消薄”专职指导员、科技人才服务队等乡村振兴“三支队伍”充分发挥作用,委派“产业导师”。统筹各科研院所和职能部门专家学者库,一对一向各产业党建联合党委委派“产业导师”,分别建立不少于5人的技术团队,深入开展乡村产业技术推广和指导,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力度。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法律、金融、规划、电商等各类专业人才组团下乡,定期服务乡村。认定20个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大力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乡村产业技能大师、非遗传承人、乡村职业经理人等新型农业人才,新增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1000人,建立农村致富能人库,加强政治引领。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鼓励党员能人带头领办创办种植、加工、销售、民宿等创业项目,在资金、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鼓励党员特别是经营大户与群众结对带富,通过跟随创业、抱团发展、入股分红等形式融入共富产业链,实现“培育一人、带富一方”。

(三)重塑“利益链”,激活“创富能”。富阳区树牢“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工作理念,综合区域差异、资源禀赋、产业类别等因素,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运营、职业经理人管理、市场经营主体联动、老百姓受惠的经营机制,优化整合乡村资源优势,采取标杆点(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品牌带动、集体自主经营、股份合作等方式,加速形成“集体+市场(合作社、公司)+农户”三位一体深度融合的共富机制。2022年培育村庄经营公司28个,农村职业经理人及直接承揽工程试点共6个,预计本年度可为村级增收200万元以上。鼓励立足各村实际,通过优势再发挥、“废物”再利用、创新再探索等举措,实施山林、水库、石矿等优势资源开发,新建、改建或闲置房屋租赁,场地出租,农业开发流转山林、土地,立足各地禀赋资源积极探索产业发展、农旅结合等新业态新方式,在增加集体收益带动农户增收上成效明显。如洞桥镇三溪村成功引进中国少年军国防教育营地项目,采取“土地入股”“固定资产入股”的可持续合作方式,每年可获近100万元收入,同时通过营地服务如被子衣物等清洗、农副产品销售、农事教育体验等带动当地农户增收40万元以上。

(四)共建“红立方”,走向“共富路”。富阳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开发区集团等6家单位联合成立“党建引领、共建共富”富阳乡村美丽大厦项目红立方联合党委。该项目由全区159个2019年经营性收入不足100万元的相对薄弱村和开发区集团共同出资。其中,159个村每村出资100万元,共同持股约90%,开发区集团资金入股,持股约10%。项目投入运营后,由开发区管委会统一承租,前五年保证各村年投资回报率不低于10%,预计每年可为159个相对薄弱村增收1590万元。实现了以乡村美丽大厦项目为载体,以党建联建为聚力磁场,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共建共富”,构建出抱团共建、优势共享、同向发力、优化服务的良好格局,将进一步走稳走实振兴乡村、共同富裕之路。

(五)培育“金品牌”,念好“致富经”。富阳区市场监管局针对地方食品小作坊“小、散、乱”的显著特点,创新提出规范提升“六个统一”要求,通过规范标准建设,积极培育土烧酒、臭豆腐、豆腐皮、馒头等富有地方特色的食品小作坊特色品牌,助推传统农产品从品牌、标准、地理标志等多维度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使食品小作坊从“加工价值”向“文化价值”“品牌价值”迈进,从“富阳产”向“富阳特产”转型,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已颁布实施《场口土烧酒小作坊“一法五要”生产规范》《龙门油面筋“五统一”生产规范》等行业指导规范25个,成功创建地理标志4件,形成了以68家“名特优”小作坊为龙头的富阳小作坊发展集群,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户富裕创造条件。

(六)挑好“金扁担”, 当好“供富人”。富阳区供销总社以“农合金扁担 共富先行军”品牌创建为抓手,实施“1234”工程,做深“红色供销+绿色兴农”文章。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原则,以区、片区两级农合联为纽带,聚合涉农要素资源,整合党员干部、农技专家、涉农服务组织“三方合力”,以成立联合党委、组建助农先锋队、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挂职等模式,开展“党员联训、阵地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抓”,实现党建强起来、农心聚起来、服务提起来、口碑好起来。如派驻优秀党员团队到优农粮油加工公司和优农农产品配送公司负责经营生产,做好粮油精深加工和放心农产品直供销售服务,护航乡村振兴,通过党建引领、产业联动、产业集聚,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中技术指导服务、产后农产品储运销售等全链条协同的生产能保障、科技能支撑、资金能借贷、产品能畅销“四能”服务,深度融通三产,全力挑起“金扁担”,结出“共富果”,当好“供富人”。

(七)建设“富工坊”,拓宽“增富道”。富阳区各乡镇(街道)党委全面推广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利用农村党群服务阵地、闲置房屋土地创办“来料加工”“电商直播”“农旅融合”等各式工坊。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政治引领、统筹协调、抓人促事的优势,通过深化村企协作、壮大特色产业等形式,引导企业把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结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直播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拓宽村集体经济创收路径,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推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力争到2022年底前,全区打造100家“共富工坊”、培育10家区级以上示范工坊。

二、富阳区山乡经济发展现状与成效

(一)农业存量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6月,全区在册涉农市场主体突破1万户,同比增长29%,其中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515家,家庭农场862家,涉农企业4559家,个体工商户4483家,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

图1  2017-2021年富阳区涉农市场主体统计图

(二)农业产业链高效延展。2017年-2021年富阳区农林牧渔业生产总值总体呈增长态势(见图2)。截至2021年末,全区农业龙头企业达141家,其中省级7家,杭州市级以上67家,实现销售收入88亿元,同比增长1.5%。各类名牌农产品65个,其中杭州市级以上33个。坚持“一镇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推出农夫乐园、美丽农业产业园、美丽农牧渔场、美丽田园等“富春山居”系列品牌产品,形成品牌效应。截至2021年底,创建完成农夫乐园24家,杭州市乡村产业技能大师7个,产业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建成民宿示范村3个,现代民宿示范点71个,民宿登记经营户619户,民宿床位6967张,农家乐175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21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000万人次,经营性总收入突破10亿元。

图2  2017年-2021年富阳区农业生产统计图

(三)村民收入稳固增长。截至2021年,全区288个村(社)年收入达11.8亿元,经营性收入达9.02亿元;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288个,占比100%;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社达273个,占比95%。 2017-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体成增长趋势见图3。

图3    2017-2021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图

(四)农村电商初具规模。自2015年起,每年安排1500万元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其中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区共有农产品线上电商621家,电商专业村6个,全域农村电商全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其中,杭州多多严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基地+新媒体营销”的模式,自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推广特色农产品,销售规模2000万元以上。全区共有40家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网上电子商务活动。其中规模最大的富阳山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抱团32家合作社,统一冠富春山居品牌,共有来自24个乡镇(街道)130余家农业主体提供的310余种农产品上架,全年线上线下累计销售3000余万元。

(五)助农服务深入基层。2021年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实用人才2140人,完善高专人才引领和管理、使用,培育并申报E类以上人才15人。通过机关党建品牌创建,积极开展“昼访夜谈”调研和“支部联乡镇,党员做先锋”,共走访永昌镇农户378户,走访企业和现场踏看项目30个,领办问题50个,已解决42个。安全检查出动党员干部2140余人次,服务和检查村、企业及基地1790余家次,收集问题193项,解决问题178项。“农民就业创业数智化服务平台”项目入选区第一批“民呼我应”最佳实践案例项目名单。

三、机关党建引领助农共富发展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机关党的建设得到不断加强,机关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机关党建的引领保障作用进一步增强。但在实际通过党建引领山乡经济发展方面,依然存在机关党建与助农富农工作耦合不够紧密、群众需求不够满足、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

从本课题组在富阳全区1499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和2481名村民代表内进行的网络问卷调查看(调查对象身份情况见图4、图5),受调查对象总体认为通过机关党建助农富农有成效,但仍有44.3%的机关单位受调查对象认为通过本单位的党建工作助农富农的实际成效很少或者没有甚至不受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欢迎,起到了反效果(见图6)。只有46.06%的村民受调查对象认为通过机关党建对助农富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见图7)。

     图4 机关单位调查对象身份情况           图5 农村调查对象身份情况

图6 机关单位受调查对象认为通过机关党建助农富农的实际成效调查问卷结果

图7  村民受调查对象认为通过机关党建助农富农的实际成效调查问卷结果

由此可见,机关党建与助农富农工作融合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分析其原因,主要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机关党建引领助农共富的思想认识越来越深刻,但仍缺乏机关所能的发挥。一是对通过机关党建助农富农的重视度不够。不少机关干部对共同富裕的解读过于片面,对浙江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省情、对富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区情了解不透,对助力山乡经济发展推动扩中提低、补齐共同富裕短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对本单位在发挥助农富农方面的职能责任理解不深,对通过本单位机关党建持续性输出赋能山乡经济发展的信心不够。问卷数据显示,只有44.17%的机关单位受调查对象表示本单位与涉农生产经营单位等两新党组织开展了党建联建(见图8)。仅有19.55%的村民受调查对象参加过机关企事业单位助农富农党组织活动(见图9)。二是党员干部投身助农富农事业的能动性不足。尽管经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主题教育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党员意识得到了加强,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够明显。根据调查问卷,52.66%的机关单位受调查对象认为“党员创新意识不强,按部就班完成常规业务工作,对新任务、新挑战缺乏新思路”,认为存在“无法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占40.1%,认为“主动投身攻坚克难一线的勇气不足,缺乏主动担当、积极协调的意识与能力”的占23.74%(见图10)。三是机关党建与助农富农工作的融合度不高。从机理看,机关党建与助农富农工作的融合渠道不够畅通、应用场景不够丰富,在链条互联、环节互通、内容互嵌上还有较大差距,没能形成深度融合态势。从机制上看,机关党建考核和助农富农工作考核相互分离和独立,没有形成相关的考核评价机制。

图8 机关单位与涉农生产经营单位等两新党组织组建党建联建调查问卷结果

图9 村民代表参加助农扶农党组织活动的调查问卷结果

图10 机关单位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存在的调查问卷结果

(二)机关党建引领助农共富的帮扶政策越来越有力,但仍缺乏基层所需的匹配。一是服务形式不够多样化。不少机关单位在助农富农党建活动的载体和环节设计上比较单一、同质化严重、服务领域狭窄,没有根据本单位职能、不同涉农主体特点、当地实际差异化组织活动。根据调查问卷,63.56%的村民受调查对象认为机关党建“服务的内容应更多元化”(见图11)。二是服务内容不够具象化。不少机关单位活动时间偏向选择“七一”、主题党日等节点,“触发式”地搞一些简单的助农党建活动,例如发政策宣传单、入户走访、村民座谈等,扎堆现象严重,实际效用不理想,务虚的成分较多,解决村民实际问题的较少。党建活动筹划前出发点是“我想干”,忽略了“他想要”,单纯的就党建抓党建活动,或者简单粗暴地将助农活动带上“党建”帽子,在如何破解农村经济发展工作堵点难点、助力共同富裕上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思考不足。党建活动过程中与涉农主体的互动较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机关内“自娱自乐”。党建活动后缺乏后续产、供、销、服务等一体化体系,导致单次的党建活动很难形成助力山乡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力。调查问卷显示,有68.87%的村民受调查对象认为“机关党建服务助农富农的内容应更切合实际需求,更具有针对性”(见图11)。对比图12和图13可以看出,机关单位通过党建活动送出的助农富农服务前四位为:1.制定、出台助农富农相关扶持政策;2.维护农产品销售公平公正环境;3.优化审批流程,便于准入准出;4.减税降费、加大金融支持,纾困帮扶。但村民希望政府机关通过党建活动送出的助农富农服务前四位:1.挖掘培育当地特色农产品项目,形成特色产业链;2.搭建销售平台,拓展销售渠道;3.就业招聘,创业指导,引导年轻人反哺,留心留根;4.帮忙产品设计、包装、宣传、形成品牌效应。三是服务覆盖面不够全面化。一方面参与主体狭窄,缺少机关单位党组织、村(社)基层党组织、社会各方、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渠道。另一方面,在现有行政区划、部门分工“条块分割”的藩篱下,各种资源配备不平衡、分布不均,缺少一种有效“粘连剂”,实现全区各地资源优势统筹协调,进而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上下游联动、基层多元共治、公共服务联动开展。

图11 村民受调查对象对机关党建助农富农的期望调查问卷结果

图12 机关单位通过党建活动送服务助农扶农的调查问卷结果

图13 村民希望机关单位通过党建活动送服务下村的调查问卷结果

(三)机关党建引领助农共富的探索实践越来越深入,但仍缺乏民众所盼的机制。一是党建引领助农共富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机关党建服务涉农主体的频次不够固定,缺乏长期输出的稳定动力。根据问卷调查,一方面38.1%的机关党组织通过党建活动助农富农的服务频次为“一年一次到两次”,“很少且不固定”的占22.29%,“没有开展过”的占11.94%(见图14),另一方面46.02%的农村党员群众希望“服务频次增加”(见图11)。机关党建服务涉农主体的力量较为分散,各机关单位各自为政,单独行动,服务质量较低,缺少形成助力山乡经济发展的合力。根据调查问卷(见图11),有15.37%的村民受调查对象希望政府服务次数减少,不希望过多打扰。同时机关单位通过党建活动对涉及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品牌打造、后续跟踪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缺乏有效覆盖。缺少改革探索和试点推广机制、清单化推进机制、民情通达等机制。二是党建引领助农共富的宣传机制需进一步深入。尽管根据“一镇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色”,全区推出了不少诸如安顶云雾、洞桥香榧等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也培育了许多例如龙鳞坝、湖源溪漂流、万市银杏节等特色地标,但总体看部分机关单位党组织缺乏通过党建活动系统推广的宣传方案,围绕各自单位“自转”多,呼应上级党组织的“公转”少,与其他机关部门的“联动”少。在宣传方式层面,阵地建设比较滞后和乏力,没有充分利用各种传统与新兴资源优势统筹发力,挖掘更多当地特色涉农产业,打造更多涉农品牌。在已有品牌影响力扩增上,存在品牌有形化宣传与品牌建设脱钩,品牌宣传不足,参与渠道不广,导致传播效应不明显、社会认知度不够高、社会各界参与度不高,“十个指头弹琴,一个拳头发力”的大品牌效应还没有得到充分彰显。根据问卷调查,有10.06%的村民受调查对象不清楚所在乡镇(街道)是否创建涉农集体商标品牌,27.84%的村民受调查对象认为所在乡镇(街道)没有创建涉农集体商标品牌(见图15)。47.55%的村民受调查对象表示所在乡镇(街道)没有特色农产品经济,不清楚是否有特色农产品经济的占24.3%(见图16)。三是党建引领助农共富的保障机制需进一步拓展。一方面,服务人员通过机关党建助农富农的能力、素养和群众期盼依然有差距。根据图11,有51.45%的村民受调查对象希望服务人员的能力、素养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对党建活动沿用传统线下的组织生活方式,工作方法比较陈旧,没有顺应数字时代的潮流,在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化新技术提升机关党建工作助力山乡经济上还有较大差距,机关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83.59%的村民受调查对象对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机关党建与助农、富农发展深度融合表示非常期待(见图17)。

图14 机关单位通过党建活动助农富农的频次调查问卷结果

图15 所在乡镇(街道)是否创建涉农集体商标品牌的问卷调查结果

图16 对所在乡镇(街道)特色农产品经济(含农产品种养、休闲生态旅游、景观园艺销售等等)了解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图17 村民受调查对象对用数字化手段推动机关党建与助农、富农发展深度融合的期待值的调查问卷结果

四、下一步推进机关党建引领助农共富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践行初心使命,提升机关党建工作质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引领山乡经济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巨大源动力,需要在“融合”上下功夫,在“服务”上求实效,在“机制”上做文章。

打铁还需自身硬,以“三融合”锻造共富机关“堡垒”。一是在思想融合上聚焦用力。促进思想融合,关键在改变观念、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对于机关单位党员干部,要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固定动作+创造性自选动作,跨领域、跨层级开展各类共建活动,引导党员提升对党的宗旨、党员身份和党建工作的认识,准确把握机关党建和共同富裕的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机关党建与助农富农工作的关系,把机关单位党组织活动放到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落实,把机关单位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村民群众创业致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优势。二是在组织融合上聚焦用力。机关党建和助农富农工作的主体在于人,而人都依托于组织而存在,抓好组织融合共建,就能有效推动机关党建和助农富农工作的融会贯通。针对软弱涣散村,扎实推进派驻“第一书记”工作机制,创新擂台比武、支部联建、师徒帮带等载体,着力提升村级党组织、村干部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力。如富阳区连续十一年选派“第一书记”148人,其中来自区级机关单位的145人,帮助全部83个村社完成整转“摘帽”,有11个通过整转的村社被评为各级先进基层党组织,为富阳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牢基层基础。同时,对农村党员要加强对相关经营大户、带富能人、技术骨干和各类创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的政治吸纳力度,持续壮大新型青年农民党员队伍,确保与机关单位党组织同频共振。三是在工作融合上聚焦用力。工作融合是机关党建和助农富农工作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要把机关党建工作嵌入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场景中去,大力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常规工作和重大攻坚任务开展。完善机关党建和助农富农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现考核指标同步制定、考核范围同步覆盖、考核实施同步进行、考核奖惩同步兑现。如富阳区依托“民呼必应”数字平台,完善群众需求“一事一档”全程纪实功能,对每个机关基层党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的办件量、办结率、及时率、满意率、退回率“一量四率”实行“红、黄、蓝”三色动态管理,并将评价结果与单位“大党建”考核、社会评价,干部个人年度考核、政治素质档案等相挂钩。近年来,机关党员干部累计响应群众需求、企业诉求共约23.9万余件,整体办结率在98%以上,满意率均达98.6%以上,2021年富阳区再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

(二)绣花要得手绵巧,以“三服务”绣出共富山乡“画卷”。一是在服务形式上求实效。从各机关单位党组织设置、功能定位、工作职责、主题活动、服务群众、运行保障等切入,选准角度,紧盯“组织有活力、服务出实招、群众得实惠”目标,把握好规定动作与加分动作、普遍要求与自主附加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素材、整合资源、创新活动方式、设计活动载体,尽可能引导更多力量有兴趣、记得住、想参与。坚持宏观指导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完善统筹指导政策,强化分层、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好业务部门的指导和业务科室的具体作用,指导各机关单位党组织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根据工作实际,可采取支部结对共建、党员挂点联系、现场会、观摩会、研讨会或其它有效活动形式,邀请非党员的经营主体负责人、技术骨干、基层农户等参加或列席有关会议及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互融共促。二是在服务内容上求实效。树牢“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工作理念,综合区域差异、资源禀赋、产业类别等因素,鼓励职能业务相关的机关单位党组织组建联合党委,科学完善其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形成群众点单——党委派单——成员接单——群众评价的闭环流程,不断提升服务内容与产业的匹配度、耦合性,最大限度激活要素、聚合力量、助推共富。根据农村群众最希望得到帮助的“list”,通过相关机关单位党组织指导建立相应农产品或服务的指导性标准或星级评定标准,引导各经营主体对标看齐、争先晋位,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充分发挥各优势乡村产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生态优势,形成特色产业链;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合理链接旅游、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从而引导传统农业融入二产、三产元素;探索农旅融合、农村电商等创新经营发展模式,释放乡村发展新动能。三是在服务覆盖上求实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一方面由相关职能部门、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特色乡村产业集聚地以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乡村产业联合党委。另一方面根据发展变化和工作需要,联合党委适时对成员单位进行优化调整,或进一步吸纳有产业基础、有培养潜力的乡村产业链。通过党建引领,充分挖掘利用优势资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引导成员单位、社会各方、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扩大党建联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举一纲而万目张,以“三机制”构建共富未来“场景”。一是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机关党建引领助农共富的改革探索和试点推广机制、清单化推进机制、民情通达机制,推行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等“三张清单”机制。精准对接机关党组织、联建单位、广大群众之间的利益契合点,发挥各方资源优势,探索构建产、供、销、服务等一体化联动发展体系,通过共同谋划项目、争取资金、学习技术、销售产品等,形成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落地见效的工作新格局。二是进一步完善宣传机制。宣传方式“接地气”,尤其是在融媒体视域下,要有效融合网络话语体系,摒弃高高在上的思维习惯,采取上下相同的双向宣传方式,实现依点画圆、串点为链、聚点成群、同频共振、双向赋能。建立健全与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的联系机制。鼓励引导各产业党建联合党委围绕生产、经营、服务特点,选树培育一批省、市有知名度的党建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类型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推动党建品牌和产业品牌深度融合、互动发展。三是进一步完善数智机制。一方面,打造机关党建数字化学习阵地。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深入挖掘并分析各机关党组织的助农富农相关业务工作数据,梳理党中央理论指示与该单位助农富农职责、共同富裕工作之间的关联,形成个性化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菜单”。例如,针对当前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一重大任务,重点向各机关单位党员推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精神,便于党员干部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共同富裕、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另一方面,打造机关党建数字化服务阵地。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大脑”建设项目,积极推广遥感监测、智能识别、自动控制、机器人等设施,支持数字(智慧)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