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奋进新时代 党员展风采

市直机关抗疫先锋榜(三)
---
信息来源:杭州市2022-03-02
字号:[ ] [打印] [关闭]


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党委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遭遇战,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党委坚决扛起抗击疫情“主力军”的职责使命,委主要领导率班子成员、40余名机关和有关直属单位党员干部第一时间进驻杭州市(滨江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组建各工作组,带领全市卫健力量投入这场战斗。坚持一线指挥。指挥部工作组靠前指挥、实时调配全市医疗、疾控、监督等力量,确保防控更精准、更迅速。核酸检测组根据“三区”动态调整情况,实时协调落实核酸检测应检尽检;流调溯源组按照“一病例一专班”要求全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判定各类风险人群,落实密接、次密接等管理;隔离点管理组制定《杭州“1·26”疫情人员解除隔离、区域解除管控标准》等指导文件,指导规范集中隔离场所的管理。强化一线督导。1月27日,委机关迅速组建督导组,赴市区各医疗机构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督导,共督导47家单位,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46个。组建12个区县核酸检测指导组,指导各地做好采样、检测等工作。组建隔离点指导组,对215个隔离点进行督导,发现问题207个,完成整改174个。深入一线作战。机关党员干部纷纷下沉到各采样点、隔离区、集中隔离点、定点救治医院等开展工作、连续奋战。10余位机关干部入驻富阳区、萧山区和西湖区指挥部,协调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留守机关的后勤保障组统筹调配全市抗疫物资,每日搬运物资上千件,迅速配备5辆核酸检测厢式车奔赴富阳区开展集中运送,大大提高了标本转送速度。医疗救治组协调全市医疗力量开展病例救治及中药干预,累计发放预防性中药近50万包……虎年新春的雨雪天,市卫生健康委党员干部用无数个不眠之夜换来了市民群众的健康平安,战出了疫情防控的“杭州速度”。


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党委

2022年春节前夕,杭州疫情防控任务异常艰巨,市质安监总站党委紧急吹响防疫“红色集结号”,班子成员带领党员干部以“逆行者”的姿态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共同筑牢阻击疫情的铜墙铁壁!“疫”声召唤起征程,“疫”往无前奔战线。1月26日半夜接到指令后,总站党委星夜集结,短短几分钟内,第一批下沉干部召集完毕。第二天清晨由站领导带队火速赶往滨江新华三园区协助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随后克服春节期间亚运工程监管力量紧张困难,选派25名党员驻守滨江物联网产业园、西兴街道,配合做好出入口值守、核酸检测、流调信息核实等工作,用责任和担当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屏障”。“疫”无反顾显担当,“疫”路坚守护平安。今年是杭州“亚运年”,春节期间总站共95个监管工地不停工。为实现工程质量安全和疫情防控“双赢”目标,先后派出270支队伍818人次奔赴工地开展全覆盖监督检查,截至目前所有监管工地未发生疫情。同时站领导带队前往工地慰问春节加班工友们,将关心、关爱、关怀落到实处,用专业和敬业筑起工地防控的“防护墙”。“疫”线下沉到社区,“疫”路护航你我他。“到抗疫一线去”成为总站新风尚。不仅党员干部,非党员也纷纷主动到居住地社区报道开展志愿服务。全站32名党员干部为隔离人员送上生活保障物资、为周边行人提供免费口罩、为进入小区人员扫码测温,用爱心和奉献筑起守护家园的亮丽“风景线”。


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四大队党支部

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疫情,在支队党委坚强领导下,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四大队党支部全面准确快速开展疫情流调排查工作,精准及时提出管控建议和措施。充分体现“召之即来”。1月25日22时,接首例初筛阳性病例指令后,支部闻“疫”而动,迅速启动24小时工作机制,5分钟内全警投入战斗,15分钟内全面铺开流调排查工作,支部班子成员率先垂范,19名党员民警主动放弃休息,全部投入疫情流调排查工作,通宵达旦、攻坚克难,全体民警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60余小时。充分体现“来之能战”。支部组织指挥市、区两级60余名流调排查力量,开展电话流调、线上研判、线下排查。科学判断重点场景,协调市区两级刑侦部门充分运用“侦查思维”,区分不同场景开展专项流调排查,特别是针对复杂场景,指挥开展实地排查访问、调取回放视频监控,建立一病例一档案一小组机制,确保风险排查“一个不漏”;开展“每日一复盘”“每例一复盘”,对流调溯源中存在的疑点、难点、风险点进行查漏补缺、深挖彻查,形成闭环。充分体现“战之必胜”。围绕“控总量、防外溢、早清零”的要求,大队对初筛阳性病例、核心密接人员,超规格提级流调,牵头科信、网警、技侦、治安、地铁、交通治安等警种滚动开展电话、数据核查,争分夺秒抢占疫情发展“窗口期”。提高传统医学标准,拉长排查时间跨度,扩大排查空间范围,提升排查筛选精度,切实做到涉疫人员管控准、无遗漏。累计研判推送密接26000余人、次密接50000余人,全市后续阳性病例均在管控范围内。支部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为打赢全市疫情防控攻坚战发挥了关键作用。


郑金春 市市场监管局财务审计处一级主任科员

郑金春用一碗泡面代替年夜饭,为自己庆祝生日

虎年春节,对郑金春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作为独子,母亲生病住院,急需照顾;作为丈夫,长期分居两地的妻子怀孕6个多月,急需陪伴;大年初一,是他自己的生日,需要庆贺。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原先的计划。当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发出成立党员突击队支援滨江疫情防控的号令后,他第一时间报了名。他说,我是党员,就应该冲在抗疫最前线。下沉社区后,他所在的突击小队涉及封控区8幢楼430多户人家,需要负责隔离人员的生活物资运送、生活垃圾清运、住户需求了解掌握等工作。他和其他队员一起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隔离人员的生活物资一家家送到位,生活垃圾一件件消毒、搬运,忙不过来就24小时连轴转。除夕当晚,天气异常寒冷,郑金春在执勤点连续执勤8个多小时,同事劝他退下来休息一下,他表示“没事,我当过兵,身体好。”大年初一,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在滨江之江社区封控区,他用一碗泡面代替了年夜饭,为自己庆祝生日,并为杭州人民许下心愿“平安”!大年初二,天下起了雪,他考虑到女突击队员长时间奋战在一线有许多不便,主动熬了一壶姜茶带上,送给执勤的女队员,并主动替女队员执勤上岗。在风雪交加的岗位上,妻子给他打来电话,嘱咐他不要担心家里,在封控区照顾好自己。他说:“这点苦不算啥,还能坚持。”


林春蕾  市城建消防中心党总支委员、副主任

林春蕾(左一)带领市建委下沉西兴街道党员干部在核实街道下发的涉疫人员信息

刚刚完成滨江卧龙科技园服务点400余人核酸检测配合工作任务,接到西兴街道急需懂计算机技术的下沉干部增援的紧急通知,林春蕾二话不说,主动请缨带领市建委10人小组迅速集结奔赴西兴协助社区开展密接、次密接人员排查管控、流调信息核实等工作。她一到街道立即带领组员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电脑是阵地,电话是武器,一个个电话不断拨出,一条条关键流调信息第一时间核实,常常忙得顾不上吃口饭,喝口水。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和病毒赛跑,和时间赛跑,早一秒完成,就能为战胜疫情添一份力量。为了提高核查效率,她主动梳理暖心工作提示单,将任务科学分工,包干到人;为了确保数据质量,她带领大家密切协作,相互补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城建铁军的责任担当;为了确保工作顺利衔接,她舍小家,顾大家,放弃休息,钉在西兴做好传帮带,确保市建委下沉西兴支援小组有序运转。在她的带队下,西兴支援小组完成密接、次密接等重点人员信息核查4000余人次,为涉疫重点人员核查工作争取宝贵的“黄金时间”,也赢得了街道社区干部们的高度评价:“市建委支援干部行动高效,为我们做流调工作大大提升了效率。”


郑胜全  市城管局综合执法队党委委员、党建政工处处长

郑胜全在帮助清理封控区楼道垃圾

他是抗击疫情的排头兵。1月26日深夜,市城管局党委向系统各单位发出增援滨江区疫情防控工作号召,郑胜全不仅自己第一时间响应,半小时内还完成执法队抗疫小分队的组建。27日凌晨又组织增援的小分队赶赴滨江区浦沿街道多个社区支援疫情防控工作。他是连续作战的联络员。作为浦沿街道新浦苑的驻点负责人,郑胜全承担起组织联系社区的工作。社区增援有什么要求,岗位人员如何安排,防疫物资如何最快发放给群众,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操心。各卡点有物资保障临时需求,他奔跑着筹措物资第一时间送达;用餐时间,他抱着一堆盒饭奔跑着穿梭于各卡点送饭;从29日凌晨4点一直到30日上午9点增援小组交接完毕,他连续工作了29个小时。他是坚守“疫”线的战斗员。完成增援组织工作后,郑胜全依然没停歇。哪里危险去哪里。他一直带头驻守新浦苑小区中的封控区。因每次上岗都需要穿上厚重的防疫服。为了减少上厕所的频率,他连续几个小时不喝水。连续的雨雪,楼道口临时棚内异常湿冷,他主动将暖风器让给了其他卡点,自己则坚守在最冷的一个卡点。日夜值守,协助社区开展居家隔离人员管理、物资配送等防疫工作,累计奋战一线70余小时。


俞  刚 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俞刚(后排中)在省新闻发布会现场工作

杭州“1.26”疫情发生以后,俞刚立即启动政务发布与新闻发布应急双响应机制,组织“线下新闻发布+线上政务发布”协同作战,充分发挥信息传播的叠加效应,确保党和政府的权威信息;确保杭州市每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准备充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应急响应期间,作为“杭州发布”微信等平台的“指令员”,他从1月26日开始连续5天,每天审核稿件至次日凌晨,审稿后还要继续负责接收最新病例流调信息,及时组织开展信息编排、审核、上报、发布等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发布疫情信息,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候甚至连续工作48小时。本轮疫情以来,“杭州发布”微信号共发布稿件114篇,涌现“10万+”微信稿件30多篇,各平台稿件累计阅读量超1亿人次。同期他积极组织7家单位、3个城区参加市政府新闻办组织的6场发布会,及时回应了生活物资保供、“三区”保障服务、健康码“赋码”新规等20多个社会关切问题;并做好市防控指挥部领导参加3场省发布会的联络和服务工作。疫情暴发后,他已连续在岗奋战十多天,虽然十分疲惫,也没有好好地陪伴家人,但他却说“及时将权威信息传播出去,才能更快地凝聚起‘抗疫正能量’,才能体现出新闻发布战线的‘杭州速度’”!


陶  晶  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和药物政策处副处长

陶晶(左一)在指导医疗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杭州市新冠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的协调员,1月25日晚上接到本轮疫情第一例初筛阳性报告以后,陶晶就第一时间退掉回老家过年的车票,立即投入战斗,始终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她克难攻坚,第一时间将患者转运至定点医院,并指导医疗机构做好消毒隔离、全员核酸检测等措施,避免疫情扩散。常驻市(滨江区)抗疫指挥部,不分昼夜,“5+2”“白加黑”,连续高强度奋战,精准判断,上情下达,有效指导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等工作。她创新思维,创建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321”模式,即市、区(县)、乡镇街道“3”级医疗救治体系,对外咨询和对内联系“2”路电话协调系统,“1”张分类救治转运清单,统筹协调、有效解决疫情相关患者尤其是血透患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救治难题;她率先垂范,认真研读文件政策,加强部门沟通联系,保持手机24小时待命,耐心解答群众咨询,协调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患者的医疗救治转运数十起,无论多晚、多棘手的问题找她,她都能有条不紊地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先后协调杭州首批5辆移动检测车的落地、停放和人员选派,提高核酸检测的效率,为决战决胜疫情遭遇战赢得了时间。


王振华  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处长

王振华在滨江区信诚社区录入流调信息

伴随着一声声“我报名”,王振华成为了市司法局支援滨江区浦沿街道信诚社区抗疫一线的第一批下沉干部。1月30日凌晨4点,他从临平家中出发,迎着雨雪驱车1个小时,到达信诚社区投入到连续三天的疫情防控工作。他带领市司法局下沉在江南岸艺术园区检测点检查健康码、引导排队、协助预约检测、维持现场秩序,从凌晨5点半到上午11点,共计服务1500余人次完成了核酸检测。检测结束后,他又与社区对接,统筹组织人员参与社区前台咨询和疫情流调工作,主动承担了所有的前台接访工作。下沉服务期间他在社区工作超过40小时,累计接听咨询电话300余个,接待社区咨询群众40余批次,拨打流调电话500余个,协助社区妥善做好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的一致肯定。参与疫情防控,他错过了家里的年夜饭,错过了老母亲70岁生日,但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相信这是每一个党员、每一个机关干部的选择。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组织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