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工作动态 |
把为民实事办好 促学习教育走实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在开展“三为”实践活动中展现担当作为 | ||||
| ||||
群众满不满意,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检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坚决贯彻“三为”要求,以“民呼我为”“双万结对”和“红色钱潮”机关志愿服务等为载体,发挥优势、凝聚力量,深入一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及时转化为“三为”的使命担当,不断推动市直机关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一、推动“双万结对”常态,深入“第一线”为民办实事。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三为”实践活动与“助万企、帮万户”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动机关党员深入到乡镇村社,常态化开展党建联建、结对帮扶活动,着力打造“来了就不曾离开”的机关干部助企驻村服务队。一是思想发动再聚力。3月份,组织召开了全市机关“助万企、帮万户”推进会,对今年常态化开展“助万企、帮万户”作出部署,提出了“要围绕为基层减负赋能再用力、要围绕助企业破解难题再用力、要围绕帮群众排忧解难再用力、要围绕在基层打造示范再用力、要围绕让干部锤炼本领再用力”等具体工作要求,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在助困解忧破难中当先锋作示范,确保“助万企、帮万户”进一步走深走实。目前,市直机关成立了由2000余名机关干部组成的191个联合党支部结对191个乡镇街道常态化开展“助万企、帮万户”活动。在“学党史、践初心、办实事”集中服务月活动期间,机关党组织深入基层一线,共组织召开座谈会407场,开展理论宣讲342次,走访企业、村社1466个(次),领办破难项目306个,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22件(次)。二是常态联建惠民生。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发挥各条线工作优势,加强联合党支部及党建联盟之间的互动合作和经验交流,不断提升党建联建聚合力。建立常态化的联系基层机制,建立“街镇吹哨、部门报到”、“双向上挂下派”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联建联学、联建联帮、联建联创活动,常态化开展走访服务,持续深化“万名机关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万户城乡困难家庭”活动,用心用情用力帮助城乡困难家庭解难题、办实事,用实际行动促进学习成果的转化。今年以来,全市机关包括“助万企,帮万户”等在内共有23224名党员领导干部参加“网格连心”民情调研活动,收集相关意见建议7725个,及时破解各类难题9006个,推出惠民便民措施500余项,为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三是结对帮扶解民困。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市直机关扎实开展“七一”、高温期间“结对帮扶”走访慰问活动,成效明显。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走进城乡困难家庭看望和慰问结对户,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据统计,94家市直单位和13个区、县(市)共2万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走访慰问26584户(次)城乡困难家庭,送去慰问金1048.61万元,大米、油、绿豆等实物折价312.45万元,共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子女就学困难674人次,帮助困难家庭解决看病就医困难1149人次,帮助困难老人解决生活困难2728人次,帮助联系介绍工作、实现就业和再就业701人次,完成其他帮扶工作4964件。 二、擦亮“红色钱潮”品牌,聚力“志愿者”为民办实事。持续打响“红色钱潮”党员志愿服务品牌,充分发挥机关干部示范表率作用,为群众办好实事,用杭州市民获得感的提升擦亮“红色钱潮”志愿服务品牌。一是坚持活动牵引。持续深化机关党员干部“双报到”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常态化开展文明帮扶、文明劝导、环境治理等活动,拉近党群关系,展现了机关党员风采。开展首个“杭州市民日”为民服务活动,组织400余名机关党员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理发、小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多个种类的便民服务。开展“不忘初心・百姓开心”乡村文化振兴联盟行动,通过“科普之旅”、健康义诊、农技培训等活动,受到基层社区、群众和机关党员的一致好评。二是运用数字赋能。依托“志愿汇”平台、“西湖先锋”等智慧党建平台,加强机关志愿者队伍管理和志愿服务活动指导,提升服务水平。会同市委组织部开发了“先锋领杭”党员双报到服务系统,实现在职党员一键注册报到、社区组织一键精准动员、机关支部一键提醒督促,同时还能更加精准高效的整合各机关组织和在职党员的特长优势,推动“数智赋能”向“数智变革”转变,大大提升机关志愿服务的质效。到目前为止,市直单位已有1548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占全体在职党员数的99%,党员个人到社区参与服务13891人次,认领微心愿16797个,市直机关的988个在职党支部结对1136个村社基层党组织,组织开展共建活动1165次,参与支部开展的结对共建活动14855人次。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依托“先锋领杭”系统平台,构建线上互动线下服务与评价管理相结合的运行闭环,逐步形成了“总队+分队+专业服务队”的工作机制。组建了近百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25600多名,成立了市直机关红雨伞公益专家团等17家专业服务队,形成了平安杭州、美丽杭州、文明杭州、关心关爱和服务民生等五大志愿服务品牌,让机关党员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中践行为民宗旨、展现头雁风采。 三、扛起“民呼我为”担当,立足“三分地”为民办实事。充分发挥市直单位自身职能优势,扎实开展“民呼我为”主题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落实“三为”要求的具体行动。一是发挥职能优势,破解民生难题。充分利用“民呼我为”十大平台广泛收集民情民意,集中力量破解民生难题,大大提升了为民办事的效率。其中,市建委领办的“亲清在线”平台申领施工许可证时限由改革前4个工作日缩减到3小时,赢得国务院营商环境评审专家的认可,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市民政局依托城市大脑,打造全国首个减负智治惠民平台——“民生直达”平台,共上线惠民政策74条,累计兑现政策红利21.28亿,受益群众382万人次,成为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中典型经验做法被通报表扬和推广。市税务局积极协调与海宁市税务局联合成立了“之江潮税”杭海一体化党建联盟,有效解决了跨区办税难的问题。二是凝聚机关力量,关爱老弱病残。密切关注残疾人群体特殊需求,专门下发《关于在常态化推进“助万企、帮万户”深化“结对帮扶”工作中开展走进“残疾人之家”活动的通知》,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走进“残疾人之家”,在学史力行中亮出党员身份,展现助残情怀,合力共筑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融爱样本。截至7月底,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结对“残疾人之家”270家,开展党员助残志愿服务5216人次。深入推进“海岛支老 一起安好”行动,专门成立了“海岛支老”行动临时党支部,助力海岛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为助推全省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发展作出了贡献。三是积极为民代言,助力乡村振兴。工委机关两个联合党支部经常深入到一线,通过支部帮建、纾困帮扶、经济帮促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对接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等职能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帮助解决当地项目资金不足问题。其中,工委清凉峰镇联合党支部指导该镇把300万余元帮扶资金花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的“刀刃上”;工委王阜乡联合党支部积极对接淳安县王阜乡省非遗八都麻绣“传统复兴”项目,助力推动当地传统非遗产品的创新发展和专业化宣传推广。同时,在机关青年中开展“青春正能量·今天我代言”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组织他们走村串户、昼访夜谈,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截至目前,市直机关青年共开展“代言”服务160余次,累计参与服务4200余人次。 来源:市委直属机关工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