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工作动态 |
通报表扬:杭州机关抗“疫”先锋榜(七) --- | ||||
| ||||
把好关、开好门,服务工程防疫一线 杭州市建委城市建设处处长 许建林 ▲许建林(中) 自建委启动疫情防控专班工作以来,围绕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许建林一直坚守防疫第一线,坚持为建筑工地“把好关”,他带领委督导检查组和城建处工作人员,对文一路提升改造工程、墩余路、临丁路等15个市本级重点市政项目工地防疫情况进行督导,并联系区、县(市)建设局开展工地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不向工地扩散。为企业复工“开好门”,为有序恢复重点民生项目建设,他会同绿促和墙散中心,积极与40余家砂浆、混凝土企业沟通,并结合全市地铁、亚运村、机场等第一批重点复工项目,筛选出8家混凝土企业作为保供单位,帮助企业解决上游原材料供应、工作人员管控隔离、物料运输等系列问题,做到企业的困难在哪里,服务就跟踪到哪里。 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要发挥站排头、扛红旗的表率作用! 杭州市房产交易产权登记管理中心科员 金峰 ▲金峰(中) “作为一名有着22年党龄的董存瑞部队的传人,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要发挥站排头、扛红旗的表率作用!”金峰说。了解到社区防疫缺少人手,退役军人的他主动挺身而出,穿上“武林大妈”平安志愿者的马甲,每天在下城区京都苑社区进行科普宣传、居家隔离户生活保障、小区环境消杀。局里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基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他又一次主动报名,并承担了人员信息排查、卡扣值守等大量服务工作,为一线防控工作扛起战旗。他早出晚归的坚持还有来自妻子携手同行的力量,身披白大褂的妻子也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坚守着不同的“战场”。因为工作需要,夫妻俩聚少离多,一句简单的“注意安全”的叮嘱成为了这对并肩作战的抗“疫”夫妻互相间最真挚的牵挂。 争当防控一线服务员,上传下达联络员,现场报道宣传员 杭州市公用人防工程管理维护中心副主任 薛艳萍 ▲薛艳萍 她是防控一线服务员。薛艳萍从没缺席过一线防控服务,在负责单位人员安排时,每次都心存“私心”,给自己多排班。第一周每天8小时的服务时间,她和班子成员率先站好“第一岗”。以上率下,其他党员同志们争相请战,纷纷表示“领导榜样做的好,我们岂甘落后”。她是上传下达联络员。她从没延误过一项防控任务。社区需要增加志愿者、上级要求安排暗访、立即汇总服务情况……她一边接电话、关注钉钉工作群消息,一边快速反应稳妥安排。同时她还根据实际优化排班,申请“志愿汇”服务,让参与服务的同志们有战斗力、有获得感。她是现场报道宣传员。她每天都会去自己单位的各个服务点记录战“疫”服务场景,发到单位群为身边的“先锋”点赞,同志们也在互相点赞中感受到来自彼此的正能量。 “作为一名党员,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杭州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科研中心副主任 刘明亮 ▲刘明亮(左一) 刘明亮是家里的顶梁柱,小孩尚年幼,家人也需要他照顾,他家住在余杭闲林。而参加疫情防控八大机制落实情况检查工作在滨江,他每天都要开车一个小时才能到达工作地点,到了之后立即和同事投入到忙碌的检查工作中去。“这户隔离户的垃圾不能直接放在楼道里”“这一户还是要加强巡查工作”,他在工作中依然保持着技术人员的认真和严谨,在检查工作完成后,到家又立即把一天的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做好上报工作。专项检查工作结束后,他又积极投身到社区防控工作,每天在社区卡口点测量体温、管控执勤、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他说:“医生在前线救死扶伤,我在后方做好疫情防控,我做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作为一名党员,这是我应尽的责任。” 两个书记比奉献,哪里需要在哪里。 杭州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副书记、副主任 沈建明 ▲沈建明(右) 沈建明的爱人是九溪社区党委书记,两位书记在抗“疫”特殊时期,开展了一场家庭竞赛:“看谁为社会做的贡献多”!2月3日,得知党员到社区开展抗“疫”工作的消息,当天清晨他就率体彩中心7名党员干部,准时来到三墩高速卡口,开展了长达16个小时的排查工作,全力守护入杭第一道防线。调整到文鼎苑社区值守后,他又带头冲在防控一线坚持到深夜。目睹三墩和紫金港收费站卡点工作人员顶寒风、冒冰雨的艰苦场景后,他迅速安排两辆体彩宣传房车驻扎,为执勤人员提供遮风挡雨的休憩场所;他还用最短的时间调配出100顶体彩公益宣传帐篷,第一时间捐赠市慈善总会,送往主城区用于防疫一线。他说“抗‘疫’不出点‘实招’我就不自在,我不能输给我家那位书记,哪里需要我就在哪里!” 疫情防控需要耐心和技巧 西泠印社社委会工会副主席 洪兵站 ▲洪兵站(左一)在社区检测岗位上值守 洪兵站同志连续几天值守在朝晖街道河东社区中山北路599号2号检测岗位上。一阵阵大风,把刚刚搭好的雨棚给吹走了,加上阴雨绵绵,2号岗的工作条件确实艰苦。因为连续在露天条件下服务,他的慢性咽炎急性发作,连带着淋巴也发炎了,但他仍带病坚守岗位,兢兢业业、认真仔细地完成值守工作。在服务中,他耐心细致测量进入住户体温、检查健康码,同时做好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员。有一个住户的表弟在非疫区即将返岗,不知道杭州的具体政策,想要咨询是否可以回杭。他就把事先了解的政策和对方详细说明,然后让住户在第二天和来岗值班的社工进一步确认。通过这些细致周到的服务,让住户真正体会到了机关党员的一片热心,也让他们在风雨中感受到了同行的力量。 全力保障“12368”司法热线的“杭州温度”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 盛峰 ▲盛峰(右) 在全民战“疫”的紧要关头,盛峰同志勇挑重任、冲锋在前。在庭长居家隔离不能到岗时,他主动担当,春节假期即与同事们在线讨论如何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到诉服中心暂停人不歇、接待窗口关闭网络畅的法院诉讼服务线上新模式。2月2日起每天到岗,有力协助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做好各项工作。随着线下诉讼服务的暂停,“12368”热线成为当事人联系法官和咨询了解案件进展的重要途径,为确保“12368”热情服务不掉线,盛峰同志率先垂范,任劳任怨,每日提前到岗,工作到深夜才回家。为做好疫情防控期间诉讼服务变化的宣传,及时解决广大群众和当事人对诉讼服务的疑惑,他还精心整理出具体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疫情防控期间法律问答之诉讼服务篇,由法院微信公众号发布。 红衣检察官:白天守“门头”,晚上守“源头” 杭州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 毕克来 ▲毕克来 疫情发生后,他与妻子商量取消了回老家的计划,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了老人,两人同时报名去了防疫一线。白天,他穿上红衣,守在几百户居民的“门头”,测体温、巡社区、运物资,一天两三万步直到脚上都磨出了水泡。脱下红衣,他更不忘自己是检察蓝。作为公益行政部门的检察官,他关注涉疫案件,研判公益诉讼介入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一时间掌握案情,及时厘清事实与法律关系。没有办法开碰头会,办案组就改成远程讨论,上班时间变成了晚饭后,常常一探讨起来就到了深夜。仅在这二十几天时间就梳理汇总了全市现有野生动物保护线索24个、制假售假口罩案件线索5个,指导办结野生动物保护案件1个,从“源头”守护,为打赢疫情攻坚战贡献检察力量。 战“疫”在线 战士在前 杭州市国资委办公室副主任 吕有忠 ▲吕有忠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吕有忠迅速归位,按照委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积极履职,冲锋在前,连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认真“站岗放哨”。这个春节本是他们“小家庭”好好团圆的时刻,平时他爱人在黔东南挂职帮扶、女儿在北京上学,三人三地难得一聚。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当他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一边做好上下左右的沟通联系,一边加强机关内部与市属国有企业的协调统筹,坚持务实严谨作风,用心落实有关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的各项具体任务,争当国资战“疫”的先锋战士。 弃笔从戎,捍卫祖国海防;抗击疫情,坚守防控一线! 杭州市科技局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俞永义 ▲俞永义(左) 俞永义同志是一名有着35年党龄的老党员,军队转业干部,自全市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到基层一线参与疫情防控以来,他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他对同事说,38年前弃笔从戎,是为了捍卫祖国海防;今天为了抗击疫情,理应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冲锋在前”是党员的初心使命。他主动请缨,带领党员干部参与基层一线防控工作。“敢于当担”是党员干部的政治品德。作为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2月3日一早他带领3名机关纪委委员到滨江区中兴社区报到,参与社区防控工作。“履职尽责”是党员干部的责任与义务。从2月3日以来,他坚守岗位,带领党员干部对杭州印、明豪大厦和海亮大厦3个楼宇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累计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9个,协助检查进出楼宇2106人次、车辆1088辆次,有力保证了3个楼宇的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95后,我责无旁贷! 杭州市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项目主管 吴泽锴 ▲吴泽锴(左) 吴泽锴是服务中心年龄最小的一员,考虑到他家住萧山,公交停运,而离单位服务的永庆路社区又相距较远,单位本不打算安排他参与防疫工作。小吴知道后,主动请缨,表示能克服困难,义不容辞地投入到服务工作中,他所服务的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水平较低,门岗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给管控工作增加很大的难度。也一些居民不理解,在服务过程中,小吴和其他同志一起耐心疏导,认真测温,给居民们留下了良好印象。当发现将外卖放在门外存在防控风险,他积极建言献策,建议被采纳并实施。除参加单位组织的防控工作,他还主动参与萧山闻堰街道小砾山村的防控志愿服务,受到当地村民好评,体现了95后的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杭州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就业盲摩管理科科长 骆中礼 ▲骆中礼(左) 新冠疫情打乱了骆中礼两年一次携妻儿回河北老家陪父母团聚的行程,大年初二他便改签车票提早返杭,做好了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准备。居家观察期,他千方百计寻找、购买防疫物资,捐款1500元用于单位购买防疫物资。协助单位购得800个口罩,60瓶酒精,为一线执勤同事提供防护支持;为即将复工的各残疾人就业机构寻求复工紧需的口罩,额温枪,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为残疾人就业机构提供复工支持。居家观察结束,他第一时间受领任务,赴留下街道参与一线防控工作。此外,他还主动参与了居住社区每晚20:30到次日8:00的防疫志愿服务,共值班7次,高效务实的工作赢得了单位同事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致好评! “疫情不退我不下。” 杭州市工商联经济联络处四级调研员 郑光 ▲郑光 郑光同志参与了翠苑街道古荡弯社区的一线值守。从2月3日起他在岗位上坚守了半个月,中间没有停顿,即便是双休日他也每天到社区领受任务。他患有痛风的毛病,时常感到走路不便,而社区安排的任务是一家一户排查湖北、温州等地的重点人员、上门登记信息、送菜送快递,每次他都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行走在一家一户间,每天行走都在10000多步,一人就摸排了800多家住户。在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中,他一边完成单位安排的联企指导任务,一对一联系联系市工商联执委企业,一边协助社区了解辖区内企业和店面开工情况,督促检查员工健康码使用情况和复工复产准备情况。同事们都劝他:老郑,你身体也不好,该休息还是要休息下。他坚定地回答:不,疫情不退我不下! 冲在前,守好门,为抗击疫情助力 杭州市气象局机关服务中心工程师 郑志平 ▲郑志平(右) 春节以来,郑志平同志一边认真落实本单位防控措施,一边积极参与社区一线疫情防控。他3次到西兴社区支援,多次参与新州小区服务,还被新州小区委任为楼道政委。在西兴过渡房小区,针对老年人集中、行动不便等情况,他冒着风险挨家挨户上门摸排,协办临时出入证,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无论在人流密集的西兴农贸菜场,在企业较多的海威大厦,还是在本人居住的“熟人”区,只要他参加的服务点,他都坚守岗位,严格履职,确保防控措施落细落实。他说:“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党员冲在前面理所当然,作为小区业主守望相助义不容辞。只要我们守好每道门,就一定能打赢防疫阻击战!” 企业事就是我的事,企业难我就要解难 杭州市供销社业务发展处处长 杨骥野 ▲杨骥野(左二) 杭州果品、蔬菜和水产市场关系着全市百姓的“菜篮子”农产品的保供稳价,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保障市场的防疫物资供应。杨骥野积极联系外地生产厂商,指导企业通过网络、直邮等方式购买口罩;同时紧急向市防指物资保障组汇报。第二天,5000只余只口罩和数吨消毒水就送到各市场,极大缓解了企业的防控物资需求。从2月9日开始,他和同事们深入杭州茶厂、杭州农资公司生产车间、食堂,检查企业复工复产准备工作情况。“特殊时期,企业对复工严格要求十分理解和支持,我们更要主动靠前服务,帮助企业共渡难关。”杨骥野说他和杭州供销系统的每名干部一样,在保安全、保生产、保流通、保春耕、志愿服务等每条战线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彰显着责任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杭州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副所长 邓开宇 ▲邓开宇(右) 受新冠疫情影响,春节前,全国暂停了旅行社组团业务,游客投诉量剧增,春节期间7天投诉量约占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邓开宇同志在所长带领下,加班加点与同事们一道耐心处理游客投诉,先后受理12345市长热线投诉76件,确保了全市没有发生群体性旅游纠纷事件。他还积极参与到滨江区西兴街道丹枫社区的疫情防控任务中去,给社区居民派发防疫物资、测体温、送生活必需品、同社区干部一起劝返外出人员。20多天来,他经常因为加班加点处理旅游投诉和赴社区参加防疫工作,连续多天吃住在办公室没有回家,体现了机关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 严防死守、精准管控,构筑疫情“防火墙” 西湖风景名胜区城市管理局局长 方国兴 ▲方国兴(右一) “严防死守,万无一失”,这是名胜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管控组副组长方国兴天天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名胜区决定全面关闭所有收费景点,停办新春活动。他逐一落实关闭措施直至深夜。年三十又到灵隐寺劝导香客,直至凌晨两点。随着疫情的加重,他把每天的工作时间拉长到16个小时,19天里只回家吃过一次饭。成立协调管控组后,他亲自拟定管控标准,实地指导落实,在短短两天时间里,完成了32个开放景点和53个疫情防控劝导点的规范化建设。除了白天的忙碌,晚上10点以后成了他到实地检查的黄金时间,80多个劝导点,400多个居家观察点都留下了他的脚印。他还发动支部党员捐款4400元,并动员家人一起捐款2000元,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是支部书记,“疫”不容辞。” 杭州市烟草专卖局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 蔡利平 ▲蔡利平(右) 疫情来袭,蔡利平同志在做好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响应号召,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参与社区一线防控。2月2日下午,钉钉群发出了关于机关党员下沉社区参与疫情防控的通知,蔡利平同志第一时间向局领导汇报情况,同时着手联系了解党员在杭情况。在防控一线,蔡利平同志家住余杭,却主动承担杭州大关社区的夜间执班任务,在卡口、隔离点、巡逻劝导等多个岗位轮值。哪里有需要他就奔赴哪里,既一丝不苟完成各项防控任务,又做好单位参与值守同事的后勤保障工作。他说,战“疫”当前的关键时刻,才是发挥党员作用、体现党员价值的时候。 用心织好疫情防控每一道防线 杭州市委台办秘书处处长机关党总支副书记 余联科 ▲余联科(左) 正月初三晚上11点多,余联科接到了第一个与疫情有关的求助电话,此后几天又接到3起涉台求助咨询电话,在做好政策解答和指导服务的同时,使他感受到疫情防控工作的紧迫。考虑到秘书处工作的特殊性,他就提前返杭开展人员统计、防护物资采购等工作。利用钉钉群、微信群组成了“全天候流动办公室”,做好每天的下情下达、组织协调、信息材料报送等工作。还积极参与闻涛社区基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居住地双菱社区志愿服务8次,认真细致做好人员管控登记、测量体温工作,做好政策宣传、查证引导等工作,发放出入登记证100多张,多次帮助老年人搬运物品。在白金海岸小区得知有1户从温岭重点疫区返杭的夫妻,没有丝毫犹豫,主动上门做好隔离观察政策解答及承诺书签订工作。 疫情中逆行,是我迎接春天的方式。 杭州市贸促会商事认证窗口负责人 徐钊 ▲徐钊 这次疫情中,徐钊同志通过引导企业合法合规运用国际商法规则,助力企业保障合法权益,帮助企业降低疫情影响。期间,他还编写了疫情期间外贸法律热点、难点问题解答,刊登在杭州贸促会官微及《每日商报》上,帮助出口企业确立了一个清晰的应对方案。他24小时开通电话和微信,在线答疑,指导企业如何不见面申请认证,做企业的贴身保姆。“无法按期履行合同,影响小的可能损失部分金钱,影响大会导致整个公司从此一蹶不振,甚至破产”这是徐钊“保姆式服务”的初衷所在,“毕竟现在企业都不容易,此时也正是体现贸促人担当的时刻”。疫情期间,徐钊同志主动肩负起窗口认证工作的重担,共签发20余份新冠疫情相关的不可抗力事实性证明,或为20余家企业挽回1亿多美元的损失。 守好社区门、争当抗“疫”排头兵 杭州市华侨活动中心工作人员 章侃 ▲章侃(左二) 春节刚过,新冠疫情爆发,作为市华侨活动中心大楼的具体管理人,章侃及时联系人员为办公场所消毒,安排人员管控,保证大楼的安全,并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机关党组织号召党员到基层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他积极响应,主动报名要求到社区防控一线值守,他说,虽然是临聘人员,但我是正式党员,做好疫情防控是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章侃的爱人是市一医院的一名护士,时刻准备支援武汉疫情一线,近段时间非常忙碌,单位要求严,标准也高,加班加点是常态。他心疼妻子,也深受感动,他说,“和医护人员相比我这不算什么,能参与社区防疫工作,为抗击疫情做点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觉得非常值得”。 疫情就是召唤 亚组委后勤保障部综合处工作人员 蔡维未 ▲蔡维未 1月24日夜,一架载着116名武汉乘客的飞机从新加坡到达萧山机场,2名发烧乘客被送至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1月25日,蔡维未主动回到原派出单位萧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到。1月26日,她被派至萧山区一院发热门诊和感染科驻点,第一时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发病前14天到确诊的这段时间每天都去过哪里、接触过什么人、有没有戴口罩”。这些问题一天要问无数遍,虽然繁琐,却极为重要。结束隔离病房调查已经是深夜11点了,还要继续等待下一批实验室结果,第二天还要与同事们一起核实病例的轨迹,排查接触人员,确定密切接触者、疫点。在20多个日夜的抗“疫”工作中,她参与完成了20多个确诊或疑似病例的调查,撰写了40多份流调报告和进程报告。 “我没事、我可以。” 杭州市医疗保障事务受理中心党支部书记 沈更强 ▲沈更强(右) 沈更强是一位有着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一位即将在今年5月份退休的老同志。1月31日,当肺炎疫情最肆虐的时候,为配合市医疗保障局做好为杭州市民分发口罩工作,接到任务后他就立即行动起来,先在支部群里做好动员,同时立即与药店负责人联系时间地点,并亲自带头去药店维持秩序。为配合社区做好疫情管控工作,从2月3日起,他就一直坚持战斗在防控一线,同志们劝他休息,但他总是说:“我没事,我可以。”好不容易休息一天,一大早他还要赶到社区,把所有值守党员安排就位后才安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沈更强书记的带动下,大家都要求赴一线参加战“疫”工作。 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尽我所能做出贡献! 杭州市园文局运河综保中心职工 龚宝根 ▲龚宝根(右) 运河综保中心龚宝根,就是这样的一位同志,我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龚师傅。龚师傅这个月就要退休了,但是他仍然积极奋战在抗“疫”一线,在年三十前两天,经验丰富的龚师傅第一时间预感到疫情不可小视,他利用休息时间为单位采购各类防疫物资,为值班人员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采购方便速食午餐。为购买口罩、消毒水、橡胶手套等防疫用品,春节期间他去了多家药店,几乎跑遍各大超市,希望为值班人员和抗击疫情的志愿者们多添一份保护。龚师傅临近退休,中心本没有安排他参与社区服务工作,可他却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一线工作,尽管住的较远,还坚持开车将近20公里到西湖区留下街道东岳社区开展防控工作,充分展示了一名老党员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情怀。 尽一名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杭州市支援合作局区域合作处四级调研员 卞平华 ▲卞平华 自疫情发生以来,卞平华同志于年初三从嘉兴老家返回杭州,随时待命并做好相关准备。疫情期间,他被确诊为右肾结晶、膀胱结石,并时有发作。他能主动克服困难,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其他同志一道到笕桥街道天新社区参加疫情防控执勤,协助街道和社区对返杭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宣传、为隔离居民做好后勤服务等工作。利用双休时间,主动到所在的金雅苑社区参加多次志愿执勤,协助社区和物业开展义务宣传、落实人员出入及后勤服务工作,为服务基层、减轻基层负担尽了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确实做到了轻伤不下线、小病不离岗。 疫情是高于一切的责任 杭州市农科院工程师 李锋 ▲李锋(左)在农产品保供基地抽样 作为一名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李锋同志时刻准备冲向疫情防控一线。接到防控通知后,他第一时间请缨到杭州南高速出口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每次他都站在“测温”第一线,把最艰巨的任务扛下来,有同事因故不能到岗时,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替岗,短短5天内他就参与了杭州南防控3次,尽心尽力把好杭州防疫“南大门”。李锋还承担了疫情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任务,他不顾前期杭州南防控的疲惫,主动承担了“菜篮子”保供基地农产品抽测任务。克服了蔬菜保供基地位置偏远和疫情期间各个乡镇、村设置的重重关卡,日夜兼程、披星戴月的奔赴基地抽样,保质保量的完成了6个区县的农产品产地抽样任务,为杭城市民疫情期间能够拎上放心的“菜篮子”挥洒汗水。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