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通报表扬:杭州机关抗“疫”先锋榜(五)
---
信息来源:杭州市2020-03-09
字号:[ ] [打印] [关闭]


“只要一天没有退休,我就依旧是一名城管战斗员;只要仍是一名党员,我就必须冲在最前面。”

杭州市城管局二级巡视员 丁景元

▲丁景元(左一)

虽然已过退休年纪,但丁景元仍主动请缨,加入市城管局增援基层防控第四党员先锋队,负责增援上城区防控工作。一名社区干部看到他,迟疑的问道:“您是不是市城管局的丁副书记?”他笑着回答:“我现在不是丁副书记了,我是增援望江街道的一名党员服务先锋队员,请给我分配工作吧。”任务之初,丁景元及同事负责望江街道3000多名外来出租户的排查。他从早到晚连续工作,一天要打近200个电话,除了匆匆扒几口饭外,中间几乎没有休息。一天下来,他已经喉咙沙哑,呼吸沉重,满脸疲惫。大家劝他休息一会,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杭州现在防疫依旧十分严峻,时间就是生命,早一点通知到,打赢这场仗就多一点希望。”完成外来人员排查任务后,丁景元又主动要求前往最艰苦的地方继续战斗。属地安排他参与小区卡口管理。早班要求7:30以前到岗,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岗位上。寒冷的冬日,室外温度几近冰点,他每天工作7个小时以上,长时间站立在户外,他的膝盖和腰椎都隐隐作痛,必须要戴护膝、贴暖宝宝才能坚持。大家心疼他,劝他换一个轻松些的岗位,他说:“我是一名党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没有理由落在后面。只要一天没有退休,我就依旧是一名城管战斗员;只要仍是一名党员,我就必须冲在最前面。”


“非典时,我在;这次,我依然在。”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与职业健康处处长 邓晶

▲邓晶(左)

凭借常年从事疾控工作的敏感性,邓晶早在疫情初期就着手各项应急准备。1月17日,制订下发了《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应急处置工作方案》,之后又组织制订社区防控工作方案、密切接触者管理手册、疫点消毒指南、垃圾处置工作指南、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方案等各项技术规范,设计交通枢纽排查流程,对卡口体温异常者实施闭环管理,做好预防接种门诊服务安排,梳理企业员工医学观察处理流程,参与“杭州健康码”建设,指导企业有序复工。她不分昼夜,24小时在线,连在外求学的儿子回家过年都只能趁她回家洗漱匆匆见上一面,更别说一起吃顿团圆饭了。本就睡眠质量不高的她,二十多天来从没连续睡过3小时以上,“儿子可以以后再见,饭可以以后再吃,但疫情防控的关键节点决不能错失。”她虽没有临床医生那么引人注目,但绝对是这场战斗的主力,她是一名“隐形战士”。


“别把我看做患病民警,我和他们一样。”

杭州市公安局地铁公安分局市民中心站派出所民警 余泓

▲余泓(中)

余泓是地铁公安分局市民中心站派出所党员民警,患甲状腺癌数年。疫情发生以来,余泓同志全身心投入地铁防“疫”一线,排查管辖区域疫情、配合地铁运营方做好特殊人员管控、排查和劝导等工作,严防死守确保地铁公共交通安全有序。连续多天高强度连轴转的工作,让身患甲状腺癌的他体力有些透支,但他依然拒绝领导让他下一线的嘱托,带病坚守一线站点,共劝导不规范戴口罩乘客50余人,劝离地铁逗留人员28人,重点排查地铁进站乘车人员2000余人,移送发热病人7人,拦截疫情敏感人员13人。2月4日,余泓处置新型冠状肺炎患者拦截任务解除隔离的第二天,就主动要求回到工作岗位上继续开展地铁站点疫情防控日常工作。


“越是防疫的关键环节越不能放松。”

杭州市纪委市监委第二监督检查室副主任 陈佳

▲陈佳(左二)正在防疫一线监督

自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监督工作以来,陈佳同志以扎实的作风,严谨的态度,积极参加防控监督工作。除夕夜一架有多名武汉乘客搭乘的新加坡航班降落杭州,全体机乘人员被紧急隔离的消息曾引发关注。开展防控监督专项检查的第一天,陈佳就和同志们一起奔赴该隔离留观点。虽然没有专业的隔离口罩和防护服,她也丝毫没有畏惧退缩,向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详细了解隔离人员以及医疗消毒、后勤保障,运行机制等情况。当听说有隔离人员因长时间独处情绪不稳定时,她叮嘱工作人员要耐心做好心理减压,做好应急预案,体现人文关怀。不管是调研还是暗访,不管是双休还是晚上,只要有工作任务,她都积极主动参加,共参加监督42次、发现问题56件次,提出意见建议28条,充分展示新时代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在危难时刻的责任担当。


甘当战“疫”后方的“无声”英雄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党支部书记、畜牧兽医处处长 孔利水

▲孔利水(左三)在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正月期间,畜牧兽医处处长孔利水同志的岳父、母先后病故,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他强忍悲痛,处理完后事,就匆匆忙忙赶赴抗疫“战场”,肩负起了局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全市畜牧兽医系统疫情防控双重重担,24小时不间断地忙碌在疫情防控紧张工作当中。期间,先后拟制下发《关于抓好当前蔬菜生猪生产保供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我市当前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农业企业严格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复工的通知》,指导畜牧业经营主体抗击疫情、共度难关。疫情防控期间,每天总有大量来自区县(市)畜牧局和养殖场反映问题和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向上反映争取支持,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春节期间先后协调解决大江东生猪养殖集聚区饲料短缺、外省生猪调运车辆长时间堵在高速口进不了杭、蛋禽养殖场蛋难卖问题等方面问题。“抗疫”至今,他始终坚守岗位,用行动为全市农产品稳产保供默默奉献。


尽心尽力,做好组工干部的表率

杭州市委巡察组正处长级巡察专员,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室副主任 曾国庆

▲曾国庆(中)参加一线防控工作

从正月初七开始曾国庆同志真正把自己当作长庆街道王马社区的一员,每天都参加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较好的表率作用。他与街道、社区干部多次实地走访社区范围内每一个出入口,共同研究优化社区的卡口方案,将社区出入口由原来14个卡口调整为1个卡口,强化了管控效果。发挥组工干部优势,指导帮助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在防疫工作中发挥作用,在助推企业(商铺)有序复工中,参与谋划区委组织部开展“走亲连心三服务、企企铺铺见党员”专项行动,并指导街道社区抓好试点工作。每天坚持在一线参加抗疫工作,在管控卡口执勤,特别是在早晚高峰卡点工作人员力量薄弱、给居家隔离户送服务忙不过来的时候,他更是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好评。


“不用紧急召唤,千里奔袭决然归位”

杭州市市场监管局食品流通安全监管处处长 张波

▲张波(左)在便利店检查

虽然身在郑州陪老母亲过年,但看到手机上、电视上越来越严重的疫情报道,内心焦急的张波主动向局领导请战,“脱了军装仍然是兵,疫情就是命令,不用紧急召唤,主动回来参战!”年初三一早张波就奔赴单位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从离开到返回杭州不到72小时。随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断升级,张波率领市场监管突击一队奔波在各大超市、农批市场之间,深入一线检查研究有关食品、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保障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当叮咚买菜在杭州的分选中心和前置仓接到停业通知后,他第一时间协调交通、商务等部门,向局领导、市领导作了专题报告,提出“参照上海等地做法,由商务部门确定保民生重点企业名单,开具绿色通行证,允许该企业及其供应商、物流车辆出行便利”解决办法;为保民生重点企业的用工,他通过各种渠道和属地企业共同协商解决用工紧张问题,有效保障了我市各大商超、农批市场的食用农产品供应。


发扬网信铁军精神,守好舆论前沿阵地

杭州市委网信办干部 刘伟

▲刘伟认真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工作

刘伟是杭州市委网信办网络舆情监测应急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参与疫情防控网上舆情应对工作,作为一名党员,他踊跃参与各项舆情紧要工作和值守任务,坚守一线,加班加点。春节期间,为应对疫情防控突发舆情工作,他主动放弃与家人团聚时光,一心扑在网信工作中。面对突发重要情况,即使家中孩子看护困难,无论深夜凌晨,都能随叫随到,高效完成舆情处置、材料撰写报送等各项工作。他还主动参与小区防疫工作,通过支付宝平台向湖北慈善总会、江西红十字会捐款捐物。利用自身工作特长,在亲友群、家长群积极传播正能量信息,敢于批驳负面炒作言论,转发辟谣信息,尽自己所能避免负面信息和恐慌情绪在网上传播。


铁肩担当“疫”线最美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办公室支部书记、主任 丁芳

▲丁芳(左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丁芳从年初二便开始操心起局里防护物资和办公场所消毒事宜。为第一时间贯彻落实省市相关要求,她早早放弃休假来到单位,抓紧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全局工作方案,安排值班人员,明确排查防控及居家办公要求,每天迎朝霞而出,伴月光而归。使命担当在肩,身体力行在前。2月3日晚8点,结束白天忙碌的工作后,她便赶往西湖区三墩镇,增援高速路口卡点人员排查工作;2月6日下午,她又赶赴萧山区参与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挨家挨户认真排查,确保防控责任落实到位。在疫情防控这个特殊的“战场”上,她不断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温情抗“疫”,儿童关爱保护一个也不能少

杭州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刘国峰

▲刘国峰(右一)将防疫物资寄给周边儿童福利机构

他是300多名孤残儿童的“爸爸”,也是全市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暂时监护缺失儿童的“守护者”。他坚守全院封闭式管理严防死守,从源头上为孩子们切断传染源,带领党员干部们充实到儿童保育、送餐、社区志愿服务等抗“疫”一线,用真情守护全院314名孤残儿童和247名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他克服种种困难率先启用“儿童之家”,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场地布置、儿童环境创设,开通养育、特教、康复等帮扶热线。2月6日,中心安置了两名“闯社会”的女孩,他告诉孩子们“在这就像在家一样,我们都是你的亲人”。他以慈父之爱为儿童筑起防控疫情的“保护罩”,真情关爱儿童一个也不能少。


“我下去。”“没问题。”

杭州市委编办体改处副处长 叶海平

▲叶海平(左二)在防控点上排查

将参与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名党员应尽的责任,当其他同志有困难时,一句“我下去”,把留守的机会让给他人,主动冲锋在前;对于任何防疫工作安排,总是一句“没问题”,不讲条件,勇于承担。2月3日以来,叶海平就按照办统一安排下沉定安路社区,积极参与基层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监测体温、宣传防控知识、办理通行证、登记车辆、排查人员,经常忙得顾不上喝一口水。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为照顾老人需每天出行的居民联系办理通行证;为不愿集中办理通行证的公司协助物业做好沟通;对未带证件的居民不简单拒之门外,主动跟随上门确认,坚决贯彻落实好市委聚焦聚力“增量防输入,存量防扩散”的决策部署,与全办和社区干部职工一起共同为居民营造安全放心的生活环境。


“跟一线工作者相比,我做的事不足为道。”

杭州市委老干部局机关第一党支部副书记、办公室(人事处)副主任 沈晓英

▲沈晓英统筹协调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沈晓英的丈夫是杭州某乡镇副镇长,参加一线防疫指挥已经连续25天没有回过一趟家,母亲2个月前腰椎骨折,一直卧床在家。作为老干部局的办公室(人事处)副主任,她克服家庭困难,积极投身抗疫工作。自春节以来,她一直保持着高度紧绷、全力以赴的“作战”状态。切实协调保障服务好本局的防控工作。物资采购、后勤保障、统筹协调、上情下达、内外联络、文稿起草、批示反馈等各项工作在她的带领下都能快速、高效地完成。为了能让参与一线防疫的同志有较为充足的防护物资,她更是通过政采云网上采购、亲戚朋友购买、联系公益组织捐赠等途径,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所需物资。


当好“护城人”,守好入杭第一关

杭州市发改委财政金融处处长 高翀

▲高翀(右二)

2月3日以来,市发改委财政金融处处长高翀主动请缨,担任火车东站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组长。期间,他始终坚守岗位,耐心细致为每位入杭旅客测量体温,并对来自湖北、温州、台州的旅客面对面核录信息、复查体温,为杭城筑起了一道坚固的“护城墙”。每班岗4个多小时,他身着防护服坚持不喝水、不上洗手间,带领党员干部反复提醒旅客注意事项,抓好队员自身防护。面对重点地区来的旅客,没有退避三尺,而是笑脸相迎。他还带领党员干部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采用电子信息采集系统代替人工填表、采用红外热像仪设备代替手动额温枪的建议,并受到市防疫指挥部的重视和采纳,有效提高了旅客通行效率,减少了交叉感染风险。很多来杭旅客都竖起大拇指称赞:“杭州真是个温情的城市!”


“共产党员就应该冲在一线体现‘硬核’担当。”

杭州市经信局生物医药处处长 陈斌

▲陈斌(左一)正在研究防疫物资收储供应安排

面对刚刚正处于癌症术后靶向治疗期的妻子,市经信局陈斌处长的内心充满了歉疚。1月23日大清早,担任市储备调度小组组长的陈斌,便匆匆赶到建德朝美日化有限公司,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企业招工扩产、上下游供应链等难题。下午马不停蹄赶往杭州朗索医用消毒剂有限公司研究落实保供应生产事宜。晚上8点赶回市民中心参加专班例会统筹全市防控物资生产采购和收储调配保障直至深夜。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陈斌同志舍小家、顾大家,冲在一线,干在实处,精准服务,对企业复工保供难题跨省市跨产业链倾力协调、火速办结,做到“日净日清”,这样的“十二时辰”工作情景正日复一日的上演着,展现了经信先锋的“硬核担当”。


全力以赴为企业申领、发放通行证,保障供应做贡献。

杭州市商务局商贸运行处四级调研员 王宏

▲王宏(右)在为企业发放专用通行证

从2月3日起,王宏共为企业申报通行证12批,办理发放通行证6820张,为保证企业第一时间能拿到通行证,无论什么时间,他都一定送到企业手里。为防止交叉感染,杜绝“密集型、聚合型”用餐,他第一时间和市餐饮旅店行业协会、市市场监管局联系,制定出台了《为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供配餐服务的通知》,在听取餐饮企业、行业协会、市场监管局的基础上,筛选了两批58家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供配餐服务企业,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供配餐服务,到2月15日共提供配餐服务7100余份。随着防控措施不断升级,市场保供成为重点,为更好为企业保供采购物资和开展正常保供行动,王宏为企业办理资质证明和为企业应急采购保供物资发函各30余份。



疫情不除,何以为家,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责无旁贷。

杭州退休干部(职工)大学教务科科员 程浩

▲程浩(右一)

从2月6日开始的连续9天,已经让程浩身心俱疲,白天走访入户,晚上整理材料。作为市人社局赴临安疫情防疫监督组的工作人员,他每天的“娱乐一刻”就是通过视频安慰一下因为埋怨自己不能回家哭闹的女儿。他说:疫情不除,何以为家,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责无旁贷。”防疫监督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在接到启程的电话后,他来不及给家里快断炊的米续上,戴上口罩就出发了,也不知道要几天后才能回来。农村地区防控意识薄弱,管控形式异常严峻,他和同事们查看卡口,走访隔离户,协助企业复工。9天的时间他行程千里,轮番走访镇街社区18次,行政村25个,居家隔离户51户,为复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个,他以如磐的初心,践行着党员的使命。


做好基础工作,助力疫情防控

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基础处处长 朱勇毅

▲朱勇毅在收集各防疫物资企业开复工情况

从1月23日起至2月10每天中午12点前,收集各防疫物资企业开复工情况,了解开复工人数、产能及需解决的问题成了朱勇毅的“必修课”,情况收集整理后要及时通报省应急厅、市经信局等部门,还要及时掌握防疫物资生产情况及需解决的问题,积极做好对防疫物资企业的指导服务工作。如2月2日,得知桐庐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欲转产消毒液生产,考虑到消毒液生产要使用到大量易燃易爆的危化品,稍有不慎可能发生爆炸事故,朱勇毅不顾桐庐较高风险疫情,及时邀请专家对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确认,制止企业盲目转产的行为,切实消除安全生产隐患,避免燃爆事故的发生,不给防疫工作添乱。


众志成城,共渡难关,中国加油!

杭州市教育局德育与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处副调研员 屠晓丹

▲屠晓丹(中)等人分析系统疫情

从大年初一接到紧急通知起到现在的20多天时间里,屠晓丹同志始终处在忙碌的工作状态。受疫情影响,同事一时无法到位,他一个人担负起每天的数据统计工作。一张表格有20多项数据,每天晚上九点钟,全市中小学(幼儿园)150多万人次的数据就铺面而来,汇总、统计、分析、报送,常常要忙到第二天凌晨才能做完。看着有些数字一天天增加,他会心情沉重;看到确诊治愈、疑似消除,他也会欢饮鼓舞。白天,他要负责信息采编报送工作,汇总教育系统一天工作动态,每天下午整理好后发给市防控办,迄今为止被市防控办《每日专报》采录了近20则信息,为上级决策提供了参考。虽然没有在抗“疫”一线,但屠晓丹同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冲锋在前,忘我工作,发挥了一名教育系统基层党员的先锋作用。


大事难事看担当,应急保障显力量。

杭州市机关事务局保卫处副处长 马凯波

▲马凯波(右一)

新冠病毒来势汹汹,马凯波同志带领全处人员严格落实“严防死守,查漏补缺,闭环管理”的要求,全力做好进出市民中心行政区人员体温筛查、车辆管控、防控保障等工作。自1月23日起他就主动投入疫情防控任务中,做好车辆疏导、人员管控、体温测量等工作,每天8点前到岗,已连续作战20余天从未间断,指挥测温3万余人次、检查车辆7千余台次。他积极协助市卫健委、经信局、红十字会做好防控物资运输、存放和发放工作。每天为全处7名党员和武警中队、特保大队配备口罩等防护装备,同时建立上岗前健康监测和日报制度。及时拟定《市民中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五项应急工作预案(流程),为疫情期间应对突发情况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接国际友城捐赠防疫物资,参与社区抗疫

杭州市友协办公室副主任 苏梦

▲苏梦在滨康社区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在接到我市防疫物资紧缺的消息后,苏梦第一时间通过邮件和电话等多种渠道积极联络杭州国际友城采购和捐赠防疫物资,并与省、市红会相关负责人密切沟通,梳理捐赠流程,翻译捐赠相关材料,与外方频繁对接。第一时间翻译外方提供的防疫物资型号等专业术语,提供给市卫健委和经信局等相关部门以便采购,累计收发防疫工作相关国际电邮120余封,共联系到日本岐阜、福井、浜松、松江、向日、狭山6个国际友城为杭州捐赠了9.3万余只口罩、700余套防护服及护目镜、手套等紧缺防疫物资,价值合计约2820600日元。同时,她还参与了对余杭区的防疫工作检查,积极投入滨康社区一线防控工作。


这是疫情即是挑战也是考验,作为红会人必须挺身而出

杭州市红十字会备灾救灾中心初级社会工作师 陈强

▲陈强(左)

疫情发生后,陈强同志第一个赶到备灾救灾中心从事隔离点物资准备工作。市红十字会向社会发出捐赠公告后,又是他第一个承接任务,远赴上海上门接收捐赠物资。从大年初一抗击疫情开始,他就再也没有休息。工作中,他始终保持高昂热情,从事物资捐赠联络工作,他总是热情地向爱心人士介绍捐赠政策,即使嗓子哑了,也依然奋斗在岗位上;面对爱心企业的要求,他总是尽力满足。2月13日傍晚,滨江一家企业希望把为员工采购的3M1860型医用口罩,定向捐献给2月14日赴武汉出征的浙二医院的白衣战士,并在出征前送到医院。陈强毫不犹豫亲自上门接收,并送往人们避之不及的医院,全程仅用时1个半小时。因陈强同志服务周到,后来该公司又向市红十字会捐献了一批医用口罩。截止2月20日,经陈强联系的捐赠物资已超200万件。

(市委直属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