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群团工作 >> 巾帼之声 >> 巾帼建功

杭州市级机关“最美家庭”(四)
---
信息来源:杭州市2019-03-18
字号:[ ] [打印] [关闭]


周佳家庭(市委老干部局)

家庭格言:家是以爱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是我们永远的心灵驿站

家是以爱为圆心、幸福为半径的一个圆,是我们永远的心灵驿站。周佳与钟晔,结婚三十一年来,夫妻风雨同舟、孝敬老人,赢得了单位同事和周围邻居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一、情注桑榆,在平凡岗位上铸就美丽

周佳,是一位有着30多年服务老干部经历的老干部工作者。34年来,她先后担任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副主任、市委老干部局办公室副主任、服务保健处处长等职。最常接触的人群是患有多种疾病的老干部,最常去的地方是医院、殡仪馆。她始终坚守着“心如皓月情似火,甘为红烛映夕阳”的工作情结,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铸就了自己的美丽人生,诠释了最美杭州人的内涵意义。她多次被评为优秀等次和市级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市级机关优秀妇女干部、工会工作积极分子等;曾代表杭州市级机关妇女同志参加了第13届浙江省妇女代表大会。2014年被评为第二届杭州市“最美杭州人”之“孝亲敬老十大之星”。2016年被授予市“三八红旗手”和市“劳动模范”称号。

2012年6月,老红军陈老病危在浙一抢救。正巧周佳刚在一次老干部活动中不慎摔伤膝盖半月板,但她不顾手术需静养的禁忌,经常是一早就拖着伤腿赶往医院,只为在医生查房时能第一时间掌握了解陈老病情,使他得到满意安全的治疗。正因为她对老干部的真心、热心和诚心服务,她收获了老干部的信任、赞誉。在部分市级老领导座谈会上,原市长钟伯熙同志说了“感谢、感谢,除了感谢还是感谢”。市政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沈者寿同志评价说“不是儿女、胜似儿女”。

二、互敬互爱,在和睦家庭里感悟幸福

多年来,周佳同志无论白天黑夜,都守护着老干部的安危。其中离不开钟晔的大力支持和充分理解。周佳担任服务保健处处长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手机与离休干部紧急呼叫平台绑定。她的手机常常会在半夜响起,尤其是冬至和清明前后,一晚上最多会响起四五次。只要手机响起,她就要马上协调相关部门做各类应急处理,把一家人都吵醒。钟晔非但没有半句怨言,却说:“这是老干部发出的求救信号,必然是事关他们的生命安危,抓紧抓紧……”,还亲自送周佳赶往医院,解决了许多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双方父母都需要关心、照顾。周佳小姑远嫁国外二十余年,难得回国,公婆年事已高需要照顾;姐姐远在贵阳工作,父亲又病故八年多,母亲全靠她一家照顾。但是他们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只要有空,就会全身心地陪伴老人。她会给家人做各类面点,变换着做韭菜盒子、猪肉饺子、杂粮煎饼;在她抽不开身时,会嘱咐钟晔和儿子去陪伴、照顾公婆,陪老人聊天,送去爱吃的食物;母亲节、父亲节和各类节日她都会早早地想着为公婆准备好礼物,化解老人因女儿远嫁他乡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她还连续8年任劳任怨地照料中风两次、并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帮她洗澡、擦身、看病,陪她赏花、游玩。同时,周佳也非常支持钟晔的工作,从不因家庭琐事拖他的后腿,尽可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支持他去努力工作。

三、言传身教,在生活琐事中传递正能量

周佳、钟晔对孩子没有空洞的说教,但却以他们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老人的体贴入微、对生活的无限热爱,给孩子钟彬传承了良好的家风、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他们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到节假日或周末,第三代的孩子们无论工作有多繁忙,都要抽一天时间来看望外婆;儿子必须去看望爷爷奶奶,看看有什么家务要做,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给他们讲讲喜闻乐见的新鲜事,给老人带去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老人们也会将一些生活中应该如何做好人、做好事的经验方法传授给他,让他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鼓励孩子努力工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正是有了这样的家庭氛围,儿子从小就理解了做人做事的基础就是“百善孝为先”,他会主动关心、爱护、照顾三位老人,为老人配药、陪老人看病、跟他们聊天,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爱吃什么,从生活点滴中将良好的家风和美德传承了下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洪亮家庭(市民族宗教局)

家庭格言:用心营造平凡之家

家是一份职责,家是彼此的真诚相待,家是温暖的港湾。因为有了温馨的家,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都有美丽。因为双方父母都不在杭州,洪亮的小家庭就只有一家三口,夫妻俩,还有一个调皮的儿子。在家里他们始终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一、互相尊重,共同进步

洪亮同志是市民族宗教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办公室的工作繁杂、琐碎、清苦,工作没有规律,经常加班加点,有时候因为起草领导讲话、撰写政务信息、工作总结等各种综合材料不分昼夜,连续作战;为做好民族宗教领域平安创建工作,重大节日和重要时段他都紧守工作岗位,密切关注动态。单位离家很远,他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根本顾不上家里。十几年来,他在工作中一向严格要求自己,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洪亮连续多年被省民宗委和市委统战部评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被市委平安办评为平安综治先进个人、第二届杭州市“平安卫士”,多次被评为局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他还被光荣地评为省“G20杭州峰会先进个人”。这些荣誉的取得既凝聚着他多年的心血,更饱含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不让他因家务而分心,妻子承担起了家中的大事小事,把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关心孩子的学习。但是她从无怨言,因为在这个家庭里,他们互敬互爱。在工作中妻子也不甘落后,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她始终爱岗敬业、踏踏实实、勤学苦练。她注重学习、善于思考。在工作中承担了部门经理的工作,兼任着党支部书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成绩,连续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务工作者等。

二、以身作则,学会感恩

在对待长辈方面,夫妻俩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对待老人。经常抽空带着孩子去看望双方父母,带去一些生活必需品和营养品,叮嘱他们自己在家要万事小心,注意身体,保证营养。上街时,也会惦记着给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假期时,他们会带着孩子和父母一起出去旅旅游,散散心,多点时间陪伴他们。家里有些重活,他们都要自己干,不让老人累着。因为如此,他们的父母也同样关爱、体谅他们,有空就会到杭州来帮他们分担,干干家务,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从小孩子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也养成了尊老爱幼的好品德,外婆做饺子时,孩子会主动帮外婆一起做。妈妈回家时,孩子总会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跟妈妈说你辛苦了。周末时,妈妈在做饭,爸爸和孩子就会一起搞卫生,三个人共同分担家庭的责任。

三、全心投入,重视品德教育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一张白纸,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孩子识字开始,他们就开始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告诉他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培养他明辨是非的能力。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懂得了这些。现在孩子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通过孩子自己的学习和家庭、学校的教育,他有了正确的判断力,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过马路时,他会主动告诉身边的大人,不要闯红灯,耐心等一等。看到公园里有人破坏绿化时,他会非常气愤、伤心。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儿子助人为乐的品德也渐渐显现,前几天孩子学校里有一个同学不幸罹患白血病,儿子毫不犹豫地要拿出储蓄罐的零钱跟妈妈换100元整钱捐给他。他的每一个爱心之举,爸爸妈妈都给以了肯定和夸奖。

四、勤俭节约、发扬美德

为了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他们家也倡导了这个活动,平时的淘米水用来洗菜,既环保除农药效果又好。平时孩子的算术草稿本和做完的作业本的反面都能够变成二次纸张,洗手时按时关掉水龙头,不开无人灯,这样一来从水费、电费上都能节约很多能源。他们始终相信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他们是世间最平凡的儿女,最简单的父母,他们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一颗平凡的爱心,他们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将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

高丽家庭(市委政法委)

家庭格言:欢乐的笑声是家中的阳光

高丽同志的家庭是一个大家庭,有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善良勤劳的爸爸妈妈,还有两朵活泼可爱的姐妹花。“欢乐的笑声是家中的阳光”,幸福的家庭是温暖的港湾。

一、互相尊重、平和沟通

在这个家庭里,高丽夫妻是纽带,往上串联着双方的父母,往下孕育了两个女儿,夫妻之间的关系影响着整个大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结婚近十年,夫妻之间仍然互敬互爱,相互扶持。妻子怀孕时,身体不灵活,丈夫会帮助她剪脚指甲,会弯腰帮她穿鞋。丈夫有时工作忙,加班回来晚,妻子会起床给他准备宵夜。

然而俗话说,哪有夫妻不吵架。高丽与丈夫之间也难免会有产生分歧的时候。两个人在不同环境中成长,养成了不同的习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思维方式,意见不一致在所难免。但是他们都认为,不论是对待对方,还是对待双方老人,还是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有不同的想法观念很正常,重要的是互相尊重,不能强求对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真诚沟通,坦诚相待,寻找彼此都能接受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为整个大家庭定下和谐的基调。

二、心怀感恩、敬老爱老

高丽夫妻都是独生子女,在他们的成长路上,双方老人都付出了很多心血。然而因为夫妻俩是双职工,即使成家立业了,还是需要老人来帮助他们照顾孙辈。自从大女儿出生起,他们就开始了轮流到爷爷奶奶家和外公外婆家蹭吃蹭喝蹭住的日子。大女儿上幼儿园前的几年里,老人每天帮助喂养孩子,陪孩子玩耍,孩子上幼儿园起,又增加了每天接送的任务。今年小女儿出生,老人们又要从照顾小毛头开始第二遍辛劳。

虽然四位老人乐呵呵地表示乐在其中,每天有了孙辈的陪伴,他们自己也开心了很多。但是高丽与丈夫心中对父母们的付出是非常感恩的。每天下班后,他们尽量自己陪孩子,晚上自己带孩子睡,帮老人分担掉洗碗、洗衣、打扫等家务,让老人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平时对老人嘘寒问暖,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以及他们的生日时,都精心给他们准备礼物。日常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及时添置手机、衣服、鞋子等,还教他们学会了使用微信和亲戚朋友视频聊天,让他们也能跟上时代潮流。每年尽量安排老人们一次短途旅行和一次长途旅行,让他们在操劳家务之余,能够放松身心。

三、以身作则、共同成长

两个女儿是家里的开心果,大女儿刚上小学,聪明伶俐,小女儿还不到半岁,娇憨可爱。养育孩子的过程是爱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仅父母对孩子付出了爱,更收获了孩子对父母无条件的爱。每当孩子露出无邪的笑容,每当孩子伸出双手,流露出全心的依赖时,父母的心都被融化了。

但是对于孩子的教育,高丽与丈夫一直感到责任无比沉重——她们在自己的教育下,将会成长为怎样的人?自己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上学时成绩普通,工作后也没有丰功伟绩,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款富豪。因此,难免有些战战兢兢,自己这样的父母,能以什么来教育孩子?

第一次做父母,没有经验,高丽与丈夫只能摸索着和孩子一起成长。希望孩子养成什么习惯,长成什么样的人,父母自己便先养成这样的习惯,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希望孩子喜爱阅读,他们就在家中经常看书学习,并抽时间陪孩子看绘本、给她讲故事;希望孩子能有礼貌,他们在孩子面前就尽力做到轻声细语,平和有力,即使她犯了错误,也心平气和地和她讲道理;希望孩子关爱他人,他们首先做到与邻居、朋友和睦相处,友善互助。

高丽与丈夫学习着做合格的父母,孩子也在渐渐成长。大女儿如今已是一名活泼开朗的小学生,她有持久的毅力,从零开始学习钢琴,每天练习,到在幼儿园的晚会上独奏表演;她有看书的兴趣,从看着绘本的图画咿咿呀呀,到能自己拼读拼音看完几十页的故事书;她有良好的习惯,每天自觉完成作业,自觉整理好学习用品;而最让人欣慰的,还是孩子显露出来的善良品质,她在生日的时候悄悄许愿:愿大家都平安快乐。

这一家人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有着最普通又最真挚的爱家的心,才组成了一个平凡又幸福的家庭。躬逢盛世,幸福的灯火千万家,他们也是其中一盏。

王霞琴家庭(市教育局)

家庭格言:家和万事兴

家,是一个温馨的名词,意味着责任、奉献、宽容和理解。一个幸福的家庭,不仅仅是一个和谐的家庭,更应该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家庭。下面介绍的是一个普通而又温馨的四口之家。男主人叫陈亮,39岁,在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工作;女主人叫王霞琴,37岁,在杭州市教育局工作;家中有两个可爱的宝宝,大宝4岁半,小宝16个月。2013年,两个人组建了家庭。6年来,两人携手走过了艰辛的历程,如今收获满满的幸福。

一、大宝尚未出生却面临两地分居。

2013年,对于这个刚刚组建的小家庭来说,是艰难的一年。这一年,小王已怀了大宝,而此时又恰逢小陈事业的关键时期,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小陈留在杭州,陪伴在爱人身边,安心等待宝贝的降临,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去台州总部工作,这或许关系到职业生涯的发展。在权衡利弊后,小王还是决定支持自己爱人的工作,为对方,也更为这个家庭。

于是在怀孕四个多月的时候,小夫妻就过起了两地分居的生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宝宝1岁半。那是一段艰难的时光。每天,小王自己开车上下班,直到生产前一周。一日三餐,单位没有食堂,自己在外面解决,连产检,都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在医院跑进跑出,排队等候。对于小陈来说,在台州工作也很辛苦,每天加班到深夜,一到周五下班,不管多晚,买好火车票,往杭州赶。聚少离多的两年多时间里,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可能多多少少会有抱怨与争吵,但是他们没有,有的只是相互间的体谅和理解。

二、奶奶再次中风,外婆全力帮助带宝宝。

小陈的父母长期在老家居住,妈妈18年前就有过中风,行动不便。然而就在三年前,不幸的是,小陈妈妈再次中风。在医院守护了10多天后,情况还是没有改善,脑血管堵塞,整个人彻底失去了知觉。考虑到小陈爸爸已上了年纪,70岁了,而小陈妈妈瘫痪在床,日常需要护理,喂食流质食物,每隔两个小时拍背,所以出院后,小陈找好了护工,和他爸爸一起照顾他妈妈。等到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安顿好了,这才放心的回了杭州。

大宝断奶后,一直由外婆负责照顾。外婆是个细心的人,日常宝宝吃、穿都弄得很细致,所以大宝从小到大,都健健康康的,连感冒药都很少吃。由于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上学放学接送都是外婆负责的。外婆每天要坐一个小时的公交车送大宝去幼儿园,放学再去接,所以每天光是花在路上就是2个多小时。尽管很辛苦,外婆从没有抱怨。

三、2016年,收获的一年。

有了外婆的全力支持,夫妻二人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凭借着精湛的业务水平和踏实、努力的工作作风,小陈在2年后升为了部门负责人。小王也是,生完孩子后,立马投入工作,工作上从来不推诿,效率也高,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就在这一年被提拔为副处长。2016年,对于两个人来说,是收获的一年。但收获的同时,也意味着两个人的工作会更加忙。没过多久,没想到三喜临门,小王怀了二宝。两个人再次商量,如何才能协调好工作与家庭。最终决定搬家,把新房安在小王单位附近,这样大宝上幼儿园方便,小宝喂奶也方便。

四、家庭合理分工,和谐美满。

2017年7月,二宝出生了,这个家庭又多了很多的工作。而在2017年初,小王弟弟的孩子也出生了。两家人商量后,决定孩子们分别都交由外婆来带。就这样,两个大家族,相互体谅,相互照顾,从没有因为三个孩子的照料问题而红过脸。4个月后,小王再次回到了工作岗位。尽管工作很忙,小夫妻还是坚持晚上、周末自己带两个孩子。

在这个家里,他们有过三个约定。第一,在老人问题上,不分你们,一视同仁对待。第二、在孩子教育问题上,老人可以帮忙,但绝不替代,绝不能因为工作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第三、彼此相互信任,遇事商量着来。6年来,夫妻二人信守约定,相互扶持,才有了今天幸福美满的小家庭。

梁建华家庭(市台办)

家庭格言:诚信行世事,孝义立家风

梁建华主任所在的大家庭代代继承着忠义、诚信、孝敬的家族精神,整个家族尊老爱幼,家庭和睦,工作勤奋,诚实做人做事。

她的太祖父是安徽人,太平天国时期来到寿昌。他忠义护主起家、诚信经营发家的故事至今仍在寿昌民间流传。太祖父创办的“梁万丰”店面1941年被日军炸毁,此事在《杭州抗战记忆》一书中有记载。

身教重于言教。她从小就看着奶奶一直伺候瘫痪在床的婆婆近十年,任劳任怨,太奶奶离世前身上竟无褥疮。爷爷奶奶的子孙们也都十分孝敬长辈。她的奶奶八十岁后,年过半百的子女们每月一家轮着从各地回到老屋照顾她。奶奶的晚年五世同堂,大家庭和谐幸福,每年春节拍的全家福有几十人之多,在乡邻间传为佳话。她的奶奶在2004年元宵节去世。这年春节,94岁的她发了近百个红包,一点错都没出,还与子孙、重孙打牌娱乐。父亲一辈的八兄妹也很团结,任何一位遇到困难,其他人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互相帮衬着渡过难关。

耳濡目染之下,梁主任对待自己的长辈也十分孝顺。擅长手工编织的她,经常利用零碎的空余时间,给家人亲手编织衣物,给亲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暖意。梁主任工作调动至杭州后,公公跌伤了腿,引起并发症导致老年痴呆症,卧床不起,那段时间梁主任无论工作有多忙,尽可能坚持每个周末抽出时间从杭州回到建德去照顾公公,再赶回杭州继续工作,直至公公离世。

作为单位负责人,梁主任的肩上的担子一直很重。加班加点接待台湾同胞、出席涉台活动、大小会议汇报,马不停蹄,忙碌、饱和的工作节奏似乎已经成了常态,但她的家庭一直都很和睦。梁主任的爱人是一名光荣的退休教师,他对妻子的工作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最充分的体谅,退休后就主动把家里的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揽在了自己身上,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只为让妻子在单位里能放心工作。

梁主任对待工作恪尽职守,始终奋斗在“做台湾人民工作”的第一线,给全办工作人员当好了榜样,并带领杭州对台工作始终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台办系统的前列。尽管因为过度劳累,身体健康也亮起了多盏红灯,但是每年近百批台湾基层考察团,她每一批都亲自参与接待,与到杭参访的来宾交流问候,做深对台基层交流工作。她坚持全覆盖走访全市台资企业,设身处地为台商着想,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她热心帮助在杭遇到困难的台胞,救助病患、寻回失物,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她积极协调多个部门,为来杭实习的台湾学生们创造良好生活环境,每一批实习生来杭,她都坚持走访慰问,像一位母亲一样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确保他们在杭生活得到保障。她诚信、勤奋、乐于助人的品格也给台湾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去年,梁主任爷爷家的老屋在风雨中成了危房,父辈们商量把祖先的照片移至叔叔在农村新建的大房子里,并把照片两边挂一幅家训的任务交给了她。在她的提议下,经家族三代人讨论,确立了“诚信行世事,孝义立家风”的家风家训,还请了建德德高望重的老领导葛彰生将家训书写上墙。2017年元旦,她叔叔搬进新房的时候,家族百余人齐聚恭贺,鼓励家族成员讲家史、读家训、践家训,让中华美德在大家族代代相传!

(市级机关妇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