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工作动态 |
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试点取得成效 --- | ||||
| ||||
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内容。今年2月底以来,杭州市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坚持试点先行(试点单位有市委组织部、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总工会和西湖区、余杭区、建德市),稳步推进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并于3月底公布了首批试点单位54个主项100个子项的部门间“最多跑一次”事项目录。 去繁从简 公务员日常管理水平有提升 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方便部门办事。今年2月份以来,市委组织部针对机构改革后人员大量转隶的情况,改进“公务员转任审批”和“公务员调任审批”两个改革事项的材料提交工作,充分利用中组部公务员信息系统,提取个人信息数据,直接生成《公务员转任审批表》、《公务员调任审批表》和《公务员登记表》等材料,涉改单位可在编办实名制系统中核对打印,全市涉及机构转隶700余人无须另行制作申报材料。试点以来,精简办事材料17项(精简40%以上)、压减办事时间25天(压减50%以上),所有涉改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 网上办、一门办、高效办 机关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最多跑一次”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必须突破的关键环节。市直机关工委依托全国党员信息管理系统,推行省内党员组织关系转接 “网上办理”,全面实现“跑零次”,该类办理件数占所有办理业务的88.53%。 针对整建制转接受系统限制办理缓慢的问题,市直机关工委以机构改革部分市直部门党委改建党组,党员组织关系隶属层级调整为契机,积极探索构建部门间党员组织关系整建制转接的“速办”模式。通过试行“线下登记申请+系统整体划转”的方法,不仅确保全市16家市直部门党组织和党员隶属关系在两周内全部调整到位,而且将原先“局党委-市直机关工委-局机关党委”的转接流程,优化为局机关党委的“内部转接”,相关部门2万多名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的审批环节被直接取消,做到了部门内“即时办结”。 该项目试运行两个月以来,共办理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审批项目359件,其中省内转接309件,省外转入10件,转出省外18件,系统内整建制转接3件,系统外整建制转接19件,总共转接1200个基层党组织和20859名党员,全部实现党员组织关系转接“跑一次”。 “财政办事E平台”推动部门间办事“最多跑一次” 市财政局以“杭州财政办事E平台”建设为载体,探索实践“办事一平台、受理一道门、材料报一次、力争不用跑”的财政数字化转型模式的载体。 “财政办事E平台”将预算、执行、资产、非税、财务核算等七大业务领域的系统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实行“一个平台、一套用户、一窗办事、一站查询”的办事新模式,数据全网共享,事项网上办理。例如,预算编制和财务核算类事项原需登录两个系统,分别录入大量基础数据和信息,现在只需要登录“财政办事E平台”,同时,还可通过平台“信息池”实现基础信息的自动匹配、已有信息的快速检索,办事效率明显提升。通过“财政办事E平台”还能共享各类事项的共性及非涉密材料,避免部门间办事材料多头报送、重复报送,实现材料最多报一次和最简化。如预算调剂事项,通过公文系统查询上级补助资金文件等方式,精简了单位人员进编表等办事材料11份,精简率50%。 事业单位管理事项“体验最优” 实现“一门进一门出” 市人力社保局按照办理事项能合则合、办事材料应减尽减、办事环节能少则少、办理时限能短则短的要求,认真编制每个事项的办事指南和流程图,尽最大可能做到材料最简、流程更优、服务更好、审批最快,能即办的事项做到当场办结,不能即办的事项压缩办理时限。和改革实施前比较,39个事项办理时限缩短155个工作日,缩减38.1%,申请材料共减少67份,缩减40.2%,以办件量较多的“事业单位市本级之间人员流入审核”事项为例,原本需要提交8份材料,现取消了“机构编制部门用编核准表”、“体检表原件”等5份材料(改由主管部门自行审核),缩减62.5%。截至目前,市人力社保局共梳理13个主项39个子项(其中事业单位管理类16个,工资福利类15个,行政审批类1个,社保类7个),所有事项均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13个事项实现跑零次,占33.3%,19个事项做到当场办结,占48.7%,“跑零次”和当场办结事项共26个,占66.7%。 机关后勤保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张核准单 搞定6个处室、单位的核准 通过减层级、减环节、减材料,不断压缩办事时限,能当场办结的坚持当场办结,切实实现部门间层级间办事“最多跑一次”,是市机关事务局的主要做法。 如市民中心行政区内改建(装修)工程核准,原需各机关单位到局属6个处室、单位逐一办理核准,现在只需要到办事窗口填写一张核准单,有效解决办事对象“多头跑”“来回跑”的问题,从跑两家变为跑一家,从跑多次变为跑一次。 另外,为提升机关事务服务即时响应能力,构建了统一、高效的“85256666”机关事务服务热线,受理机关单位和干部职工有关机关事务的咨询、申请、求助等,实行“统一接收、按责转办、统一督办、评价反馈”的工作运行机制,各机关单位通过服务热线即可进行申请并交办,实现了“跑零次”。 市总工会绘制流程图 回应基层关切 市总工会整理公布《市级单位基层工会申请、变更工会法人服务指南》,明确了市总工会办证登记的适用范围、审批依据、申请材料目录、办理基本流程、办公地址和时间、结果送达方式等,让基层工会办事人员更加方便了解有关事项。进一步明确了办事流程,绘制了《市级单位基层工会法人资格登记办事流程图》,对相关资料下载、产业工会审核、一次性告知所需材料等进行了再次明确,方便了基层工会办理有关证件。 西湖区下好“先手棋” 念好“八字诀” 西湖区念好理、核、减、放、优、提、通、亮“八字诀”,缩短了部门办事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日前,西湖区人社局针对事业单位人员流入审核、开具调入人员工资介绍信等原涉及事业科、工资科2个科室的多个事项,通过流程优化,调整为“一件事情”,由事业科“一口受理”。 该区以区人社局、区财政局为试点单位,陆续对全区各部门按照“一件事情”的标准进行梳理。共梳理出部门间层级间“最多跑一次”事项75项,精简材料110份,压缩时间818个工作日,下放10个事项审批权限,自4月份正式运行以来,累计办理69747件。 此外,西湖区还通过实行“网上交+信箱转+快递送”办事材料交换模式,有效解决纸质材料流转难的问题,实现部门间层级间办事“不见面审批”。 目前,西湖区75项部门间层级间“最多跑一次”事项94.7%实现区内、部门内审批“最多一星期”(除个别涉及区外单位的复杂事项),提速率达74.1%。 余杭区机关内部办事事项99%实现“跑零次” 机关内部办事表单数量多、内容重复多、提交次数多等问题是许多机关内部工作人员遇到的问题。余杭区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着重重塑事项申请表单、简化表单通用内容,办事人员只需按有关办事事项要求在网上填写一次信息,系统后台可自动生成不同表单供有关单位使用或留存,就可以写入数据库供以后自动抓取使用。 如机构改革过程中,“人员转隶”涉及人数众多,转隶人员只需在网上填写一份表单,转隶人员所在单位和区委组织部、区人力社保局可以根据需要,由系统自动生成《机构改革单位留用人员审批表》、《公务员(参公人员)转任审批表》、《事业人员(工勤人员)调动登记表》等表单。 事实上,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主要围绕规范事项标准、精简办事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事时限、推行网上办理等方面开展。 目前,余杭区公布了涉及财政、人力社保、机关事务保障等第一批试点单位“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134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共减少办事材料151份,平均精简率30%,缩短办事时间861个工作日,平均提速率58.2%,其中132个事项接入以“浙政钉”为基础的办公系统,实现网上可办和掌上可办,“跑零次”事项占比达99%。 建德市既“简”又“深”健全政府投资项目“三审核” 建德市围绕“事项要‘简’、流程要‘优’、材料要‘少’、时间‘压’”的目标,以政府项目投资、财政预算执行管理、人事管理、政府采购及档案管理为试点领域,开展先试先行。 例如,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工程预算、结算、决算“三审核”制度。在提高审核速度上,“简”,竣工财务决算批复送审、竣工财务决算备案、预算审核送审、结算审核送审资料由原先的44份减少为35份,材料平均精简20%;办理时间由原先的40个工作日压缩到30个工作日,时间压缩25%。在规范审核行为上,突出“深”。建立健全“三审核”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审核流程、中介考核(围绕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的“五减少”要求,开展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清理规范)、审核时限、档案管理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力求实现审核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事实上,建德市已经进入施行阶段的事项共涉及大项49项,小项91项,梳理后即办件47项,“零次跑”事项23项。精简前共需提交材料371件,精简后共需提交材料251件,材料精简32.35%;优化前所有事项所需1115工作日(可统计的工作日),优化后455工作日,时间压缩59.19%。 “最多跑一次”改革不能是政务服务唱独角戏,把开展部门间“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今年的重点,推荐跨层级、跨部门“一件事”事项梳理、流程再造,是整个改革攻坚的重要一环,“最多跑一次”改革正从“点上突破、面上推广”转向“点面融合、系统推进”,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延伸覆盖、引领撬动的改革攻坚阶段。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只有不断夯实事项、数据、实体、制度等基础,只有市场、政务、企业等主体形成合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底盘才能更扎实,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下一步,杭州市将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全面推开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实践新形势下的机关效能革命建设新路径,为干好一一六、当好排头兵,打造一流铁军队伍排头兵打下扎实的基础。 (市委改革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