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武装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思考及对策
---
信息来源:杭州市2018-09-11
字号:[ ] [打印] [关闭]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金融领域的根本要求,是指导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行动指南。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今后三五年内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从世界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拟从以下五个方面判断和防范金融风险的隐患。

一是抑制房地产泡沫

不少国家的金融风险是由于资产泡沫破灭而引起的。简单地说,资产泡沫是指资产价格涨得太快。中国的资产价格只统计股价和房价。从理论上讲,抑制资产泡沫既包括股市,也包括房市。中国在未来三五年内股价不可能涨太快,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尤其不会出现泡沫。所以,抑制资产泡沫的重点不是股市而是房市。

对房地产泡沫的预防监管主要关注一组资料,即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如果住房供给过多,超过刚性需求,比如说平均每家五套房,泡沫就破了。李嘉诚先生讲的一句话很对:“中国大陆如果继续盲目地盖房子,十年之后中国房子根本不值钱。”

房子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可能经常出现住房供给超过刚性需求。因为房子有居住功能就必然引发另外两个属性,金融属性和投资属性。这两种属性也就必然引发两种需求,一个是投资性需求,一个是投机性需求。所谓投资性需求即买房子为了收房租,而投机性需求则是为了炒房价,两种需求拉动的住房供给,一定会超过刚性需求而形成泡沫。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就是这个原因。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于1985年,1990年被刺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过多,超过了刚性需求,1989年3月,有人建议日本政府赶快紧缩。日本政府在1989年6月就开始紧缩,没想到把股市泡沫刺破,导致上市公司大面积亏损。而上市公司为了弥补亏损,大量卖不动产。同时,外资也因为1990年广场协议到期而开始大量抛售房子。与此同时,日本在1989年10月又出台了一个房价税,就是房多的个人要交税,结果导致房多的个人也赶紧卖房子。这三大力量都向市场抛售房子,结果泡沫被刺破了。

所以,这也是中国出台房地产税谨慎的原因。据了解,中国人财富的63%表现在房产。同时,现有信用关系都建立在房地产价格上。

对于房地产泡沫我们提出要将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即既要推出中短期政策也要陆续推出长效机制。

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条:第一条,严格限制投资性需求与投机性需求,即限购限贷,一线城市每家买两套,这是刚性需求,再买就是投机性需求了。第二条,严格约束开发商的行为,即不能继续盖房子了。一条约束对策是要控制开发商的融资通道。开发商必须拿自己的钱盖房,不能再拿银行的钱盖了。今后的政策将更加严厉,无论银行借债还是发债券都会严格控制。另一条约束对策是要控制新房价,房价上市都要政府审批,地价高于房价,开发商就不敢盖了。

另外,今后将陆续推出长效机制。长效机制一方面是租售同权、共有产权、房地产税。如果租房子,孩子一样可以上学,学区房就没有意义了。房地产税的问题已经明确提出来了,收税标准按照现有价值征税,而不是按照原来买房子的价格,这是一个重要信号。虽然房地产税的相应政策没有三五年出不来,但只要定下来进入立法程序,人们就知道不能持有太多的房子了。

另一方面是调整一线城市的空间布局。所谓的雄安新区就是要调整北京发展的空间布局。北京如果继续高度集聚资源的话,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城市病。首都功能有四条,一个是政治中心,一个是国际交往中心,一个是文化中心,一个是科学创新中心。除此之外都叫非首都功能,都要搬向雄安新区。上海、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一样也得分解某些功能。上海最近提出宁沪杭大湾区,广东也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

目前看,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开始起作用了,如2017年至今北京房价降了20%左右。这也说明房地产作为一个投资回报非常高产业的黄金期已经过去了。

二是稳住外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从2016年11月至今,国家陆续推出了三大对策来稳住外汇。

第一是外汇改革已经放开的项目继续坚持。例如一个身份证一年买五万美金,孩子留学生活费要多少给多少,等等。这些已经开放的项目继续坚持,但是没有放开的暂时停止了。对于个人来讲有三大海外投资已经正式宣布停止了,一是海外不动产投资,二是海外证券投资,三是海外投资类保险。同时,2017年8月21日起,在海外刷银行卡单笔消费超过一千元人民币,连续刷一个月以上的,有关方面要向外汇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审查是正常消费还是转移资金偷逃外汇。2018年初又推出银行卡海外提现限量制度,每人每年境外提款限额为10万元人民币。

第二是严格海外并购项目审查。凡是技术类并购继续全面支持,要多少钱给多少钱,但是非技术类则严格审查,像海外搞房地产投资、收购酒店、收购影院、收购足球队俱乐部等。2018年初,发改委已经正式宣布禁止六大类非技术类投资。

第三是“一带一路”投资使用人民币,不再使用外汇投资。因为中国是“一带一路”投资主导方,有权决定用什么币种进行投资。现在“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宣布人民币是他们的外汇储备,欧洲央行也已经收过来相当于5亿欧元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这实际上是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减少外汇储备消耗,一旦人民币成为外汇储备的话,标志着中国摆脱了外汇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与约束,中国在世界拥有了金融话语权。

稳住外汇的以上三条主要对策已经全面开始实施而且效果不错。估计外汇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会大幅度减少,今后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不是外汇,但会坚持这些原则不松动。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讲,要基本维持现状。

三是稳住债务

一些国家的金融风险是由债务引起的,比如2008年底美国金融危机,就是次贷危机引起的。

债务主要分三种,第一种是个人债务。十九大期间,权威人士提出要警惕个人债务上涨太快的问题。据统计,2015年个人负债率是GDP的30%,2016年个人负债率是GDP的45%,一年上涨了15个百分点,估计2017年个人负债率增长速度比2016年有所回落,但是可能增长数还在十个百分点左右,即2017年个人负债率可能是GDP总量的50%,上升率还是太高。个人负债率太高主要是个人房贷引起的,所以今后个人贷款基本上要从严控制。

第二种是企业债务。企业债务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负债率太高,国有企业负债率远远超过了警戒线。2018年去杠杆的重点是国有企业,需要大幅度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最近三件事反映了中央降低国有企业负债率的决心。第一件事是联通混改。联通混改首要的成绩是把联通负债率降下来。第二件事是东北特钢破产重组完成,第一次打破了国有企业负债率刚性兑付的原则。第三件事是国家最近决定拿优质资产搞债转股,例如拿出一些高铁来搞债转股,京沪高铁已经开始赚钱,用优质资产把负债率降下来。

第三种债务是政府债务。中央政府负债率不高,因为中央一直坚持一个原则,每年赤字数量不超过当年GDP总量的3%。当前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的潜在债务太高,过去地方政府办一个国有企业,把土地高速路装进去就用这个平台融资。从2016年开始地方政府创造了两种新的增加潜在债务的办法。一是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盲目搞PPP项目,政府担保企业借债,PPP绝大部分是公共产品而没有短期回报,最后都要政府回购。二是产业引导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可以搞,但要拿财政的钱做。然而地方政府没有钱,要拿银行的钱去做,政府担保让银行给这些企业贷款。不管是之前的融资平台,还是现在的PPP项目以及产业引导基金,虽然表现为企业债务,但实际是政府潜在债务。

目前中央已经下决心解决地方政府潜在债务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今后要重点严查PPP项目和产业引导基金,已经叫停包头的地铁项目、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等等。这些项目要从会议记录查起,谁怎么说的、谁签的字都要严查。过去有些政府领导借一大堆债,人走了就没有事了,现在要终身追究责任。

总之,今后稳住以上三种债务的相关对策将陆续出台。

四是治理金融乱象

当前的金融乱象主要有两类,第一类乱像是改革引起的,改革方案是对的,但配套措施没有跟上。比如说银行改革,这几年给银行放的权力更大了,但是相关规则没有跟上,所以出了一系列乱象。如前几年的一项放开非银行机构的改革,包括各种投资公司、基金、保险公司等,由于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结果放开了投资公司,却没有准入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办投资公司,最近在线这么多的投资公司出事,有些投资公司给投资者回报都在20%到30%以上,现在干什么能有这么高回报?这种商业模式肯定无法维系。对此,最近银监会连发三个档。一是重新审查银行股东,不能借钱买股权,要严查借钱买了银行股权的这种假股东。二是重新审查各类基金,有人自己没有钱,但把银行的委外资金拿来作为自己的基金就有问题了。三是重新审查各类保险公司,有人从银行借钱变成自己的所谓资本金投资于保险公司,这明显是虚假注资。

第二类乱像是新技术引起的。新技术进入金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一个是区块链技术。互联网技术进入金融产生了互联网金融,本来互联网应用于金融是促进信息对称与搓合的功能,但有些互联网金融公司做的却是金融的事,不但没有牌照,还不受监管,结果出了事,因而要逐步清理。区块链技术进入金融领域,产生了比特币。金融的本质是风险与收益分析,这个本质如果没有改变的话,就产生一个原则,即用别人的钱都得被监管。如果没有被监管说明就有问题,这是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无中心的有序化就是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如果金融无中心就是不要央行了,个人也可以发货币。在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发行货币这个原则没有改变之前,比特币就不是币,是高科技游戏。

五是控制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

首先,货币政策将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2017年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去年金融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和流动性基本稳定,不断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高负债高风险的模式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后,那种高负债高增长模式不再可能了。

另外一个重要政策是宏观审慎政策,这个政策是第一次被写进党的报告。具体来讲,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防范顺周期时候形成的高杠杆引发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要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预计今后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比如很多重要产业的资本金制度要严格规定,像商业银行资本金比例最低不能低于8%,等等。第二是防止市场之间得传染病,要在市场之间打隔离。如今后房子抵押、土地抵押要出台新规定,银行应该很快就要发布相关的规定。还有资本市场也要打隔离。如股权股票质押,现在新规定大股东股票质押的上限是60%,不同股东质押数量也做了不同规定,有的不能超过30%,等等。控制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对防范风险会起一定作用。

总体来讲,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对策是以上五个方面。如果认真对待,全面出击,金融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将很小。

                  作者: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