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党建 >> 高新区(滨江)直机关工委

紧握“四把钥匙”解决在职党员服务社区问题
---
2014-01-09
字号:[ ] [打印] [关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要求,我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在职党员服务进社区的有效途径,紧握“四把钥匙”,打开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四把锁”,不断激发广大在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延伸了服务群众的链条,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了“社区建设有帮助、居民群众有需要、在职党员有服务”的良好局面,推动在职党员服务社区长效化。
钥匙一
三步走解决党员报到问题
  一是机关“催”。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全区召开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专题部署会的基础上,迅速召开动员会,统一发放“一书一证三表格”,并在所在单位建册建档,按照“规定时限、一人一证、持证报到”原则,督促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二是社区“邀”。通过办墙报、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发动,提高知晓率和参与率;设立报到处、建立工作站,开通联络专线,社工实行“早八晚九”的工作制,并向在职党员发放印有社区工作人员负责的服务项目、联系电话、QQ号码等信息的报到联系卡,方便在职党员与社区沟通联系,为在职党员进社区搭好平台。三是党员“比”。 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登记,做到“亮党员身份、亮个人专长、亮服务承诺”。根据在职党员填写的三张表格,在社区建立个人档案和家庭档案,在参与服务时佩戴在职党员服务登记卡向社区党组织和居民群众公开党员身份;通过填写“在职党员信息卡”,亮明党员特长,确保合理设置岗位;通过社区党务公开栏和微窗口将在职党员的服务承诺进行张贴,并随时跟进承诺落实情况,全方位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不同层面、不同形式的广泛动员,逐层统一广大在职党员的思想认识,营造氛围,为报到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舆论基础。
钥匙二
“三化”服务解决载体形式问题
  一是服务多样化。结合七一、国庆、春节等时间,组织开展规模较大、有一定影响力的主题活动;按照各功能党小组的特点,开展“微心愿”“文明楼道”“邻里跳蚤街”等多种形式的特色活动;组织“垃圾分类课堂”、“新州大讲堂”、“故事总动员”等在职党员力所能及的个性活动,通过三大活动克服服务活动流于形式,破解个别党员的应付心理,并涌现出了新州社区的“1+1”、中兴社区的“345”、东信社区的“党员邮政站”等服务品牌。二是服务全面化。针对在职党员居住地过于集中的情况,将报到范围扩大至在职党员单位所在地社区、行政村附近社区和党员所在单位统一安排的社区。将报到范围扩大至在职党员单位所在地社区、行政村附近社区和党员所在单位统一安排的社区,并推广新州社区的“1+1”服务模式,即一名党员带动一个家庭参与、一名党员带动所在单位共同参与,积极引导在职党员及其家庭到社区联系服务群众,充实了服务社区群众的队伍,扩大了服务社区群众的覆盖面。三是服务优质化。通过建立星级评定制度,对在职党员及其家庭参加服务进行叠加,累计达到2次、4次、8次、16次、32次以上的,由社区分别授予“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称号,并结合社区微博微信、民情意见收集箱等方式收集居民群众评价意见,评选出“社区服务之星”,通过社区公示栏、楼道内的“微窗口”、社区专题简报等形式及时进行公示,形成组织定“星”、群众议“星”、公开亮“星”的良好模式。
钥匙三
三大原则解决服务实效问题
  一是“三有”原则。社区在定岗定责时,坚持“社区建设有帮助、居民群众有需要、在职党员有服务”原则,确保每个岗位申报的人数不少于设置的岗位数,可以一岗多人,也可以一人多岗,最终确定党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并根据党员分布情况,绘制在职党员网络图,以楼院、单元为单位,并聘请在居民群众中有一定威信的在职党员担任联络员,完善组织网络体系。二是“三适”原则。在策划服务活动时,根据群众需求出“考题”,坚持“适宜、适度、适时”原则。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居民年龄的差异,选择适宜不同年龄层次群众的活动,针对青少年开展“故事总动员”、“图书漂流站”等活动,针对老年人开展“电脑技术课程”、“养生课堂”等活动;根据在职党员能力问题,组织适度的服务活动,开展了困难慰问、义务巡逻、美化环境等基本服务活动,为普通在职党员提供服务平台,开展了家电维修、书法培训、曲艺展示等活动,给有特长的在职党员提供展示舞台;社区在菜单设计充分考虑时间因素,确保时间上的有效对接,克服在职党员和居民群众时间错位的问题。三是“三结合”原则。社区在开展服务活动时,坚持“结合群众需要、结合党员特长、结合社区建设”原则。采取上门走访、微博微信、“56569”为民服务平台等载体,广泛征集居民需求,将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急事难事,作为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的“考题”,同时根据在职党员的工作特点、个人特长和服务意愿,开展自主服务和特色主题活动,并结合社区自身建设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项目“题库”,多方位多角度地服务广大居民。截至目前,15个“题库”现已包含宣教、帮扶、健康服务等48项内容。
钥匙四
三大机制解决活动持久问题
  一是监督机制。社区党组织从居住在本社区的“两代表一委员”、社区党员和居民中聘请5-7人担任监督员,对在职党员社区活动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收集分析意见建议,便于在职党员和社区党组织及时改进,提高服务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同时以查促改,通过“社区自查、街道交叉查、区委组织抽查”多方位立体式的方式对全区44个社区在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情况进行集中检查,通过检查肯定成绩、指出问题、落实整改、优化服务。二是反馈机制。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主动向社区党组织反馈本单位党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单位工作、学习的现实表现,同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通知社区党组织提供本单位在职党员在社区的现实表现情况;社区党组织根据需要不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通报党员在社区的表现情况,每年年终将党员在社区的表现和参加社区活动的情况,通过《在职党员社区反馈单》和反馈联谊会等形式,向单位党组织进行一次集中反馈。三是考核机制。所在单位党组织把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服务情况与在职党员年度考核、创先评优和提拔任用相挂钩,有效激励了在职党员在社区尽己所能、发挥作用;把机关单位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工作纳入机关党建考核内容,延伸了机关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了党员教育管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了“组织关系在单位,组织生活两到位”;把社区组织在职党员开展服务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内容,帮助了社区工作,增强了社区力量,加强了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