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即将动身前往香格里拉,便顺势拜读了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在网上曾看到这样一句话:香格里拉不是某个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你在一路的行走中,内心深处的体会。将这片静谧虚幻的景色汇聚成心中属于自己的香格里拉。书中散布着探险神秘的气息,讲述了一群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思想国——佛陀的香格里拉的惊人故事。或许在前往香格里拉的旅途中再度翻阅,体会理想与现实、梦境与真实的碰撞,便会挖掘到香格里拉更多的不为人知。整篇故事开头稍显累赘和平缓,描述人物之间的对话与性格,直至出现劫机,随之故事开启序幕,蓝月谷、卡拉卡山脉、喇嘛、活佛、拜占庭的院落、欧化的洗浴设备以及各类西洋乐器等,才让我深陷入书中营造的美景中。就如同书中康维的描述,它不像是莱茵的沉闷黑暗的古堡,而像一朵开的不经意却有精致的山谷上的花。
或说香格里拉是个美丽的错误,抑或批判该书中高涨的民族情结,更可憧憬西方人眼中美好的“世外桃源”。毕竟,与战争过后遗留下的满目疮痍相比,人们对安定宁静,让心沉淀的世界是多么地憧憬与奢望。当然,纵观全书,作者试图通过他心中所描述的虚构力图,让读者相信世上的确存在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卡拉卡尔。但最终康维依旧因为某些原因离开了这个神秘绝美的圣地,将其沉淀在心里。连这样一个懒散、淡定自若之人都能放弃这般“神仙境地”,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岂不一样?巴纳德与布林克也纵然是因为真实潜在的欲望而呆在了“香格里拉”,或许,真实的“香巴拉”只存溺于彼此的心中罢了。
翻阅此书之前还对此抱有遐想,为这次旅程绘好风景于脑中,但越想身临其中却不知为何,越来越觉得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所臆造的世界。现在的旅行更多的只是矫情的表演和宣泄,而不是真正艰苦的心灵历程。如今的香格里拉早已不像书中写的那样闭塞和无人问津,看着每一个攻略,享受图片文字中带给我的风土人情和美景,那种油然而生的神秘静谧感也只有在书中寻觅了。但我想无论书中写的是否是如今的香格里拉,都不会抑制住我前往的脚步,在城市喧嚣中驻足太久,想用清新的空气来取代汽车的尾气,在那儿,至少天是蔚蓝的,空气是清新的,震撼的雪山让你感受到身于城市中永远体会不了的那份惊奇。向往的不是真正书中所描述的香格里拉,而是心中憧憬的那份“世外桃源”。
在森林怀抱里安详沉睡的静谧湖泊,牛羊成群的美丽草原,犹如纯洁神圣哈达的一片白雪,只要用心体会,终会发现属于自己内心的“消失地平线”。
(市公安局 王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