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奋进新时代 党员展风采

民声课堂察民生冷暖 信访淬炼砺公仆初心——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信访淬炼·民声课堂”实践活动纪实
---
信息来源:市委直属机关工委2025-06-06
字号:[ ] [打印] [关闭]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体察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更是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和能力作风的试金石。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升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意识和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5月19日至3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精心组织开展了“信访淬炼·民声课堂”实践活动,一批中层骨干和年轻干部走出机关大院,奔赴信访前沿阵地,在倾听民声、纾解民困的火热实践中,淬炼为民情怀,砥砺担当本领。

一、枝叶关情:于细微处见为民赤诚

“您好,这里是市长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在杭州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实践干部王兆东接起电话,听筒那端传来一位市民关于应届毕业生租房补贴政策的咨询。王兆东耐心倾听,依据政策条款清晰解答,一个关乎青年安家梦的“小问题”顺利化解。 群众之事,枝叶关情。办公厅干部们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自觉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正如实践干部胡颐在分享中所言:“我们接到的每一个诉求,于工作可能是百分之一,于群众却是百分之百。唯有将心比心,把群众事当作自家事,方不负这一份沉甸甸的信任。”

对群众有多深的感情,服务就有多实的行动。近年来,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持续深化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通过青年干部“三同”活动等载体,引导党员干部沉到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想一家心事,不断厚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情怀。

二、淬火成钢:在听民情中砺担当铁肩

5月22日,一位年逾五旬的信访人,不顾七小时车程奔波,执意来到市信访局反映诉求。实践干部单琮喻了解到其在当地反映未果的经历后,并未简单劝返,而是以极大的耐心倾听、疏导。经过数小时细致沟通和多番协调,最终找到了令信访人认可的解决方案,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得以稳妥化解。

直面复杂矛盾,方显真金本色。在接访窗口这个特殊的“课堂”里,党员干部们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他们深刻体会到:信访窗口是民情民意的“集散地”,更是能力作风的“练兵场”。面对带着焦虑与期盼而来的群众,一腔“诚心”是沟通的桥梁,一身“本领”是信任的基石。他们总结出“信访工作法”:要当好群众的“出气筒”,用倾听化解怨气;做好矛盾的“润滑剂”,用专业疏通堵点;成为政策的“活字典”,以权威解答释疑解惑。目标只有一个:让群众“忧心而来,释怀而返;惑困而至,明理而归”。

三、躬身为桥:在解民忧中架信任之桥

“亲历方知其中味。信访工作不仅考验耐心、智慧,更磨炼意志、锤炼担当。零距离贴近民生,才真切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必须扛起的使命。”实践干部林仲蕊在淬炼结束后感慨万千。

实践干部张四贤动情地分享:“每一通市长热线,都连接着一个家庭的期盼;每一次来访诉求,都承载着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解决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就是在守护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这份责任,重逾千钧。”

信访,是“信任之访”。群众的每一次来电、每一次来访,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托付,一次对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无声叩问。看似平凡的“小事”,背后连着万家忧乐,系着民心向背。若解决不力、处置不当,“小问题”可能演变为“大风险”。因此,办公厅的党员干部们始终心怀“国之大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专业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次接电接访,确保“事经我手无差错,情系民心有温度”,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用心诠释新时代“人民公仆”的忠诚本色与硬核担当。

资料:市政府办公厅机关党委